您的位置 首页 > 炒股大神 > 职业炒手 > 职业炒手的操盘感悟

职业炒手的操盘感悟

:什么才是市场交易最本质的分析   什么才是市场交易最本质的分析呢?我认为,是对人的行为、对行为缺陷的分析!因为,市场交易背后是人、是交易者的价值观、利益观!萨特曾说,“…

:什么才是市场交易最本质的分析

 

什么才是市场交易最本质的分析呢?我认为,是对人的行为、对行为缺陷的分析!因为,市场交易背后是人、是交易者的价值观、利益观!萨特曾说,“无论别人说得多么崇高,多么美好,我都不会忘记提醒自己———找出其中的利益所在”,这话可能并不很对,但对于投资分析却是至理名言。

    对自身分析的两个层面

    一是分析交易者自身在“市场生物链”中的位置,其中主要是明确自己可使用之资源(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并据此进一步明确自己如何利用市场缺陷、明确自己的交易行为,一些具备资源的庄股可以不倒,而琼民源可以变为中关村,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么幸运,我们还会因此明白,我们不要试图在任何环境中去搏斗,交易的最高境界在于有等待适合自己的环境出现的天性或者可以找出适合环境的方法,“虎狼靠捕食的本能生存,猎人却利用它捕食的本能制造陷阱”,我们也会因此开始明白,虽说最大的交易利润隐藏于制度的缺陷(这其实是基本分析最重要的课题)、最小的交易利润隐藏于交易对手的交易缺陷(这其实是技术分析最重要的课题),而所有的缺陷都根植于人性的弱点,但这些弱点往往会穿着漂亮外衣站在我们面前,外衣就是各种似乎可信的理论或真理,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小额投资人而言,特定的机构或特定的股票就可构造其交易获利的平台,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对手失误之处,因为资源决定了一般投资人无法获取诸如“制度缺陷”等所隐藏之大利润(就算他们知道利润在哪里),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的技术分析交易者充其量也只是市场的“蓝领工人”。

    二是分析交易者自身的性格优势及性格缺陷。如果说分析在“市场生物链”中位置是给自己在市场交易中进行战略定位的话,那么分析自身的性格优势及性格缺陷则是对自身交易方法的战术选择,当然具体的选择并无绝对标准,每人的标准也一定是在市场长期实践过程中“冷暖自知”地去自己感受和摸索的。其实,问题的最关键之处还并不只是找出战术方法本身,而是如何坚持和“固守”、却又要适时变动之。

    对交易对手分析的两个层面

    一是对交易对手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市场之中最重要交易对手的行为模式无非是在“利用市场缺陷、制造市场缺陷”,所谓时机选择就是寻找市场缺陷无法维持运转的时候、并通过资本的运作将市场的缺陷放大到市场无法承受的地步,而所谓品种决策也无非是要利用和制造市场误区,这种类别的方法在市场的各个层面都有不同技巧,但其根基却往往不在市场之中,这种市场利益的取得往往是依据各阶层所占有的不同社会资源来进行划分,在这里,重要的是“阶层”而不是所谓“技巧”(写到这里,我开始明白索罗斯为什么要频频拜访各国财经政要,为什么巴菲特要参与到公司治理和组织中去)。

    二是对交易对手的心理模式进行分析,而这牵涉到股票的本质。股票的本质是什么?是商品!股票交易的本质是商品销售,成功的交易者是这种商品的销售者而非消费者,传统的基本分析着眼于对商品本身价值的估算来计算其升值潜力,传统的技术分析无非是专注于测算购买这种商品的潜在人群及其购买能力,但基本分析的真正精髓在于寻找变动,局部变动的改革和框架变动的革命都可带来不同的变异,而变异就会带来利润,巴菲特寻求的除了“并购”等场外寻利模式外,还有代表社会大方向之价值趋势,因此,他所囤积的股票不愁“销售”问题,而很多大资金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客户”的利益判断,试图单纯靠情绪性的鼓动来成功“销售”(最典型的案例是摩根等国际投资银行在香港市场翻云覆雨时的全方位舆论攻势,在那种攻势中任何一个市场参与者都会被感染),因此,大资金开发新投机板块就像开发新市场一样,风险巨大但可能的收益也丰厚。

要么来源于情感,要么受制于欲望,无论善恶,人们其实都是靠“愿力”在生活着:母亲期盼儿子的成长、商人期盼财源的广进、农夫期盼作物的丰收、军人期盼战斗的胜利……

    在投机市场,人们的“愿力”就是赚钱、就是成为赢家。如果人们总是亏损、总是看不到希望,那么又有谁会在市场长期地参与下去呢?能够成为赢家的希望,不停地激励着人们乐此不疲地混迹于市场,相反,为了能够将市场的游戏持续不断地演绎下去,市场本身也会不断地制造各种级别的波动、不断地制造赢家和输家的互换,以便吸引人们继续留在市场之中,心甘情愿地继续参与下去。在熊市市场中,除了“次级逆向波”能够给人们带来赢利的希望外,市场的“日间杂波”更多地担当了这一制造希望和幻想的重任。

    这一方面是因为“日间杂波”总是能够给投资人看到赚钱的希望,能够给投资人诱饵和幻想,其不确定性也能够给投资人一些偶然赚钱的“甜头”,让投资人最终不停地参与下去,希望、失望、再希望,无休无止……,另一方面是因为投资人无法抛弃无所不能的幻想,一味地追求完美,一味地试图把握市场的所有波动,无法客观地承认自己在某些时候的无能为力,无法在投机过程中间或地追求“无为”。

    “日间杂波”这一概念来自于伟大的道氏理论,道氏理论将市场的运动分为三个级别或三个层次:一是主流正向波,俗称牛市或熊市,对主流正向波的把握能够使投资人获取战略性利润或规避战略性风险,与主流正向波相对应的投资策略应该是“买入持有”策略或战略性退出策略;二是次级逆向波,它就是熊市中的中级(次中级)反弹或牛市中的中级(次中级)调整,次级逆向波是市场对主流正向波的干扰,对次级逆向波的识别是投资人获利的现实基础,与次级逆向波相对应的投资策略是“波段投资”策略;三是日间杂波,它包含次中级行情以下的全部市场波动,道氏理论认为日间杂波是最无意义的价格波动,具有最大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和可人为操纵性,是市场诱惑投资者不断参与的诱饵,与日间杂波相对应的投资策略是短线投资策略,当然,作为市场实战者,我个人在市场实践过程中还感到,日间杂波虽无绝对规律可寻,却有市场实战者们自己体验市场所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尽管对这些经验的把握和灵活运用具有极大的艺术性成分,而这种艺术性成分反过来也决定了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绝大多数投资人所追求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我在“江湖”行走多年,这方面也是听到的“神话”太多,见到的实例太少!我认为,如何将投资活动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是历代投资大师们所追求的梦想,而在没有解决好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以前,在市场实战过程中,如何控制日间杂波的干扰和杀伤标明投资人专业功底的高低,决定其最终投资成就的大小。

    识别不同级别的市场趋势运动,排除日间杂波的干扰,顺应市场潮流,与市场和谐相处,是每个投资人都面临的课题。记得有本书上说过,“只有谦虚地与市场和谐相处的投资人,才能最终成为市场的真正赢家,那些试图总是不断地不知疲倦地战胜市场、超越市场的所谓聪明人,最终都将被市场教训,迄今为止,无人例外。”

    我们生活在一个“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混合的世界”中,人们每作出一项决策时本质上都要有意无意地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人们最终本质上都要直接承担其作出的每一项决策所带来的结果,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不愿意承担自我行为引致的结果是人性的潜在心理本能”,在投机市场,这种潜在的心理本能要么表现为盲目自信,要么表现为权威崇拜(权威崇拜的心理本质其实就是不愿意自我承担责任)。在我国股票市场盛行多年的“庄家崇拜”或“机构崇拜”就是一种典型的权威崇拜,有的投资人甚至就是单凭机构的动向来猜测市场的趋势、作出自己的投资决策。

    尽管机构自有其优势,但历史经验表明,过分“崇拜”机构、迷信机构,危害大矣!

    机构的投资行为受更多的外界因素所制约:由于制度因素和人文因素,机构的业务人员往往存在知识结构、业务背景、思维方式等趋同的倾向,长久地看,这种趋同使机构难以在投机市场中真正取胜,因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股市投资决不单纯是一个经济学所能单纯涵盖的问题;机构的资金多是融资而来,其市场运作往往压力更大,资金链更容易断裂;机构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难免有很多“灰色地带”,更容易出现政策风险;机构的项目运作往往牵涉人员较多,对项目的干扰因素也就较大,其决策效率也往往较低,对市场的反应就不够灵敏;机构的业绩既有年度的压力,更有其经营层任期的压力,这种压力也制约着某些机构的投资水准。
机构的投资行为还存在着所谓的“委托代理风险”:“委托代理风险”是指被委托人的行为不符合委托人最大利益原则和根本利益原则而产生的风险,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有“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就必然有“委托代理风险”,通俗地说,机构投资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风险”就是指机构的投资运作人员运作的资金往往不是自己的资金,这些钱要么是委托人的钱,要么是股东的钱,这样其投资行为就不一定符合委托人的根本利益,“基金黑幕”所揭露出的一些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风险”。

    我国证券市场的绝大部分机构还是国有机构,因此,其运作过程中也就难免有国有企业的一些弊端存在,而这种弊端也直接制约着其投资水准、投资效益,有些甚至还有高位接盘洗钱而流失国有资产的嫌疑。

    机构对行情趋势的判断并不一定都准确:国内外投机市场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机构投资失败甚至破产的案例比比皆是,每次市场的大幅波动就能够导致一批机构巨亏、重组甚至破产就是明证,而开放式基金更是主动在其网站上就其成立以来净值大跌等情况披露问题,底部判断失误仓位甚少而踏空,继而贸然追高而惨遭套牢,这种宏观分析水准和市场大趋势的判断能力就甚至远远不如一些民间个体高手了。

    在投机市场上,真正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只能是投资人自身,认真地客观地观察市场,细致地长期地反省自身,放弃任何外在虚幻的希冀,勇敢地承担自身行为的责任,是远比“机构动向”或“机构崇拜”等更值得投资人所应该关注的和重视的。

    波段交易和短线交易有什么异同?这是每个交易员都面临的问题。

    波段交易和短线交易肯定有着交易的共性,但波段交易和短线交易却也是时间级别不同的两种交易。波段交易和短线交易的所有异同都由此衍生而成。

    交易的共性决定了波段交易和短线交易都要选择交易对象处于其所处时间级别的上升循环过程中买入、所处时间级别的下跌循环过程卖出,都要遵守交易的一般原则,比如都要对交易的风险收益的进行评估、要对交易纪律进行严格执行等等。

    但由于对交易时间级别的不同选择,导致波段交易和短线交易在操作层面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交易对象的选择方法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对波段交易来说,对交易对象的选择一般是用“分析的方法”进行选择,即在交易之前要对交易对象进行仔细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然后才决定对交易对象进行取舍,这种交易方法要求交易员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而短线交易则有所不同,对有些短线交易对象可以用“分析的方法”进行选择,但对很大部分的交易对象则只能采用“反应的方法”进行选择,如严格条件制约下的追击战术就是一种“反应的方法”,这种“反应的方法”对交易对象的选择往往是根据盘中市场的实时走势结合交易员的短线交易规则来决定的,这种选择方法要求交易员有较敏捷的反应能力、对市场相当熟悉、对交易对象有直觉般的识别能力。

    其次是对交易对象的特征要求上有不同侧重:如对短线交易对象的选择必须是交易活跃的品种而波段交易对象在建立仓位的时候就不一定要求交易对象非交易活跃不可;又如对波段交易对象来说,一定要在进行技术分析的同时进行严格的基本面分析,而短线交易则很难对交易对象进行严格的基本面分析;等等。

    再次是对大盘运行环境有不同的要求:进行波段交易一般至少要求大盘有中级或者次中级行情出现,即至少在周线层面有持续的上升,大盘的单边下跌和横向盘整市态都不适合于波段交易;短线交易则有所不同,横向整理的大盘态势下也是可以适当进行短线交易的。

    第四是分析的时间级别和对获利平仓的处理不同:波段交易一般是以周线为基本的分析时间级别并结合日线来进行,而短线交易则是以日线为基本的分析时间级别并结合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等分时图表来进行;波段交易一般将止损放得比较宽,对获利仓位一般持续保留,只到交易对象出现中期趋势逆转迹象为止,“让你的利润奔跑”是其处理获利平仓盘的戒条,其基本思路是试图通过单笔交易获得较大利润,而短线交易一般都将止损放得比较窄,对获利仓位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分时级别的图表来处理,也可以按照事先设定的单笔利润目标平仓,其基本思路是试图通过资金的快速运动“积小利成大利”。

    第五是在处理交易的某些技巧有些不同讲究:如“短线操作是以快速赢利为目的,不能快速赢利的都是与短线交易的初衷相违背的”、“良好的短线交易应该在xx已经达到循环低位的第一根大阳线买进”、“短线操作绝对不能仅仅以预期交易目标将会大幅反弹为买进条件

    短线交易一般不能进行探低成本式的加仓”、“买进短线xx最安全的,是在你的操作时间级别上不断创新高的品种,持有现在正在上涨的,才能快速获利”……等等。

    实际上,进行波段交易时也可借用短线交易的技巧来决定具体的买入价位和时机,进行短线交易的时候,也可结合波段交易的方法来对交易对象作进一步更精细的挑选。而我认为,关于波段交易和短线交易,最最重要的是,交易员绝对不能将两种交易模糊处理,即交易之前就必须明确所建仓位的性质是短线交易仓位还是波段交易仓位,同时,必须明确短线交易所建的仓位一定要按照短线交易的原则进行处理,波段交易所建的仓位一定要按照波段交易的原则进行处理,即不能短线中做,中线短做。

    在下跌市道中,很多投资人总是在不断地猜测市场会反弹,此时我们听到最多的问题往往是“市场能够下跌到哪里去?”,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很多投资人在重复着“抄底、被套、斩仓、再抄底”的故事。相反,在上升市道中,很多投资人总是在不断地猜测市场会调整,我们听到最多的问题是“市场会涨到哪里去?”,我们往往也可以看到很多投资人在进行着“卖出、追高买入、‘止损出场’、再追高买入”的循环。看来,猜测市场“拐点”并据此进行交易是投资大众的一种普遍心理。

    为什么猜测市场“拐点”会成为投资大众的一种普遍心理?这是由人所特有的诸多心理本性所共同决定的。人们的内在心理是讲究“机巧”的,由于讲究“机巧”的心理,很多投资人慢慢地就自觉不自觉地忘记了他们自己来到市场的根本目的–赚钱,他们的交易行为已经或多或少地异化成为在市场寻找自己“比较聪明”的心理慰藉工具,他们已经把追求对市场拐点的成功猜测视为自己比市场中多数人“聪明”或“专业”的依据,并最终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了一个他们自己自得其乐却迷失于其中的心理迷宫;贪图利润最大化、盲目追求暴利更是人的心理本性,从理论上来讲,对市场大小拐点的成功猜测能够使投资人的利润增加更快,这种可能的暴利就很容易成为人们乐此不疲地猜测市场拐点的内在动因。

    殊不知,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力可以做得到的,牛顿晚年就迷失于“宇宙神学”而不能自拔,爱因斯坦晚年也留恋于“统一场论”却也不能成正果;缺乏必要的定力亦为人性使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市场“日间杂波”的干扰、舆论推波助澜的渲染、周围朋友的看法、“手痒爱动”的赌性本能,都往往容易动摇人们本就不强的“定力”并成为引发人们乐于寻找市场拐点的外在缘由;投资人对价或指数的心理定势也容易成为人们急于“抄底”、“逃顶”的原因,这种心理定势主要是指人们对短时间内市场较大的上升或较大的下跌所形成的“不习惯”心理,这种心理定势很容易使人们相信价或指数要向其上升或下跌前的位置靠拢,却不料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一个在市场分析中“刻舟求剑”的错误。

    我个人就不喜欢将猜测市场“拐点”的交易方式作为自己常常采用的主要交易方式,因为,我认为这种交易方式所依据的是对市场走势的“主观”判断或“主观”猜测、而不是一种客观的市场趋势,它非常容易导致投资人自身的交易方向和市场的客观大趋势相对立,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较大风险或导致对较大市场机会的丧失。我以为,识别市场大趋势,识别正在进行的市场客观大趋势,顺应市场的客观大趋势、根据市场的客观大趋势进行交易,常常是一种比猜测市场拐点更妥帖的交易方式。

    投资人应如何淡化猜测市场“拐点”的心理?我以为,一要调整自己内在的心理结构,二要增强自己外在的观察能力。具体来说,我们要少一些追求机巧之心,多一点平实之道;要少一些和市场、与别人“争强斗胜”、比谁更高明的幼稚思维,多一点真正“大智若愚”的修为;要少一些追求短期内暴利的思想,多一些追求持续稳定地赚钱并将暴利看作在市场可遇而不可求的交易理念;要减少一些对市场价或指数在特定期间内产生变化后常常容易导致投资人出现的“心理定势”,增强一些对市场中期趋势的观察和识别能力。

    尽管寻找市场拐点的交易方式可能在某些时候间或会出现一些短期内取得暴利的交易案例,但这种交易方式却常常在更多的时候导致投资人亏损交易的频繁出现,因此,这种交易方式不应该成为一种投资人经常采用的主流交易方式,因为,奇巧的交易方式固然有时能够使人们赏心悦目,但平实的交易方式却肯定能够更多地使我们持续地稳定地平稳地赚钱!

    我们已经习惯性于积极寻找市场运行的“规律”、“模式”或“定理”、总是力图采用“规律”、“模式”或“定理”来解释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处理我们所面临的事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人们摸索出一个又一个“规律”,在投资的探索历程中,人们也发展出诸多的理论和“定理”,是啊,如何探求一个个具体解决问题的“法”已经成为我们既有的思维习性。

    这种求“法”的思维习惯是符合思考问题的惯有特性的,人的思维方法无非只有两类,一曰归纳法,二曰演绎法,归纳法的最终结果就是所谓“规律”,演绎法的最终结果就是所谓“定理”;这种求“法”的思维习惯还是符合效率原则的,“规律”和“定理”的确有助于人们更有效率地处理同类事务、可以对出现的事务进行着类似条件反射式的处理。在投资中,我们就常常听到有人痴迷于形形色色的“规律”或“模式”,我们也常常看到有人利用某种他自认为的“规律”或者“模式”在进行着或成功、或失败的交易。

    正如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一样,在求“法”也可以使投资人的投资水准大大提高,但世事无绝对、事物总是相对的,科学的进步不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众所周知的诸如战争中大规模杀戮、环保、伦理甚至精神等的困惑吗(西方经济学中就早已出现了重要的“零增长理论”流派)?同样,市场投机中如果一味依赖某种“模式”或“规律”,也常常会出现大问题(就如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破产所揭示的那样)。

    这是为什么呢?首要的原因在于,正如不可能发明出可以使人一劳永逸的“永动机”一样,并非市场的所有奥妙都是人力所能“规律”得了的,因为,正是芸芸众生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别的什么东西组成了市场,除了在魔术表演中,我们看到过有将自己提起来脱离地面的人吗?其次的原因在于,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的制约,无论归纳法还是演绎法都有其自身的样本局限和前提局限,因此,正如牛顿定理在地球范围内是绝对真理但在更大范围却可能是谬误一样,任何总结出来的市场“规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都存在一个对交易环境的识别问题。难怪人们在哲学层面要讨论所谓“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问题,在玄学层面人们要说“法无定法”,何况还有大德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的棒喝!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的体会有两个:一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不能浪费上天所馈赠给我们的思辨能力和感觉灵性,我认为,结合市场具体阶段的具体情况对市场所进行的独立慎密思考,投资人交易时自身对市场的真实感受(有投资大师在下注前就总是要用小单对市场强弱进行“测试”),是比任何“规律”都有效的“规律”;二是我们在思辨之余要对市场进行“观照、记录和遵循”,也就是说,要将市场的客观走势尽量全面地、客观地“拍摄”或“映射”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对市场走势不辩解、不争执、甚至不思考,除了记录、遵循和作为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的“后备处理”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处理,也就是说,要由市场的客观走势而不是其他什么人们自己定义或归纳的“规律”、“指标”或“模式”来最终决定自己的操作。

    积极探索和寻求市场的运行“规律”和“模式”是正常的,更是有益的,但我们也不要太执著、痴迷和迷信“规律”。我想要说的是:我们不要贪求得到一个能够解决所有市场问题的“规律”,那种“规律”是不存在的;明了“规律”的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比了解“规律”本身更重要;在我们试图用“规律”分析市场的时候,结合市场具体阶段的具体问题和具体特征进行独立的认真的思考有时更为有效;如果“规律”所推导的结果与市场的实际走势不尽相符的时候,客观地“观照、记录和遵循”市场的实际走势是压倒一切的……,作为市场实战交易者,我们确实应该尽可能多地探索和掌握市场各种不同侧面的不同级别的“规律”,但如何由“有招”到“无招”、如何由“有为的法”到“法无定法”,却可能更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

    形态分析是技术分析中最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为了分析市场,人们总结出很多典型的价格变化形态,但诸多的形态归结起来却只有两种大的类别,一是持续性形态,二是转折性形态,前者表示价格将继续形态形成前的方向,后者表示价格运动方向将发生逆转,而连接形态与形态之间的价格变化就是市场价格趋势,由此,我们不难把所有的市场价格变化过程归结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趋势,主要是指那些落差大、流速快的价格波动过程,另外一种是形态,即所有的非趋势市,主要是指那些落差小、流速慢的价格波动过程。如此看来,令人们如痴如醉、竭精尽智却又使人们感到变幻莫测难以把握的市场价格走势不过是“趋势与形态的排列组合”罢了。

    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如何去谋取价格变化的价差?这是任何一个进入市场的人都梦寐以求地追求正确答案的问题。从“市场价格变化是趋势与形态的排列组合”这一观念出发进行一些思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使我们对交易思路、市场脉络和市场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可以更有效地帮助我们处理好趋势与形态之间的价格转换,从而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改善交易绩效!

    首先,要识别市场的价格波动是处于趋势还是处于形态中,并采取对应的交易方法,如果市场价格是处于趋势中,对应的交易方法就主要应该是顺势交易,俗称“追涨”、“买高卖更高”,这时的主要技术分析工具应该是趋势类工具,相反,如果市场价格处于形态中,对应的交易方法就主要应该是逆市交易,俗称“高抛低吸”、“买低卖高”,这时的主要技术分析工具就应该是反映市场价格乖离程度的一些指标类工具;其次,我们要明确我们自己所进行交易的时间级别,因为对一个时间级别而言(如以30分钟为单位的时间级别)的价格变化可能表现为趋势,但对另外一个时间级别而言(如以交易周为单位的时间级别)可能表现为形态,因此,我们只有明确自己交易的时间级别,才能明确支持这种交易思路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这些条件成立的标志?什么是这些条件被破坏的标志?相应的应对策略分别又是什么?这有助于我们对交易目标、交易方法和风险控制等有更清晰认识;第三,“市场价格变化是趋势与形态的排列组合”这一观念还使我们认识到,如果我们将所有曾学习过的市场分析方法的落脚点围绕这一观念进行展开的话,是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我们在交易中所出现的很多问题的,

    如果说奔腾的江河是趋势的话,那么静谧的湖泊就是形态,老耶曾叮咛“上善若水”,人们常感叹“水往低处流”,投资大师在告戒“价格沿最小阻力方向运动,它们总是怎么容易就怎么来”,是啊,“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总是与外在环境自然地、和谐地共存着,“故几于道”,我们讨论趋势和形态,就是要力图使自己达到“动善时”、“上善若水”的投资投机境界啊!

    任何市场交易中人,都应该曾有过一段如此的市场经历:你对市场的分析判断很准确,可是你交易的整体结果却仍然亏损!我们也不难发现周围常常存在这样一种典型的有趣的市场现象:一些交易员的理论功底不可谓不深、知识面不可谓不广、对市场的钻研不可谓不深、在市场中浸泡的岁月也不可谓不长,可是他们的实际交易结果却还是不尽人意,较大幅度的亏损还是“经常地”、“系统地”xi击着他们,其交易并没有达到“知行合一”的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作为一个市场实际交易者,为了进一步改善自己交易绩效,为了能保持“稳定地持续地系统地”赢利的交易状态,我理所当然应该对这种典型的市场现象进行思辨和剖析。通过思考,我个人得到了对这个问题的如斯解答:“知识、思维、技巧和经验等可以决定一个人对市场判断的准确程度,但长期地看,交易的最终绩效还是取决于交易员自身的心性特征”!

    是啊,性格决定着命运,性格同样也决定着交易的最终结果!这是因为:尽管“知识、思维和经验”等有助于我们认知世界和认知市场,但它们还只是在较为表象的层面决定着我们的行动,而更深刻地更细微地自觉不自觉地支配和主宰着我们行动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性!当年,当我知道巴菲特并没有为纳斯达克的疯狂上升所动的时候,我所敬佩的已经不再单纯是其选择股票的能力,而是其心性层面处变不惊、沉稳坚固、稳定不移的大家风范,由此对照一些我们常常不难见到的一些要冒很大风险而为短暂的“日间杂波”所诱惑的交易行为。

    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对市场没有形成系统思维的交易员,一个形成了系统思维但缺乏坚持“个人主见”性格的交易员,一个性格不稳固以至常常为“市场杂波”所诱惑而赌博式地频繁下注总是试图去捕捉那些并不属于自己机会的交易员,一个性格上过于容易激动的交易员、一个性格上过于盲目固执的交易员、一个性格上过于优柔寡断的交易员、一个性格上急于求成的交易员,又如何可以达到“巴菲特”的投资投机境界呢?看来,作为交易员,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心性的修炼!

    为了提高投资业绩,很多投资人都在认真钻研着有关投资的理论、探索着有关投资的技巧、总结着有关投资的规则,无疑,这些都是有益的,但我感到,长期地看,要提高自己的交易绩效,最根本的还是要持续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心性!交易的宝藏不在外在的书本上,交易的宝藏不在别的什么高手那里,甚至,交易的宝藏也不在市场中间,交易的宝藏其实是藏在我们自己的内在当中!是啊,我深深地相信,是性格而决不是什么其他最终决定着我们的长期交易绩效,“稳定的性格决定着稳定的交易成绩”,而“改变自己的内在,外在的境遇迟早会随之改变”!

    或出于对金钱的追逐,或基于对奥秘的探索,自从有了投机市场,人们就一直在孜孜地追寻:如何才能正确地预测市场趋势?通过探寻,人们将分析市场趋势的方法大致归结为两大类,一曰基本分析,二曰技术分析,当然,由于不同的市场有着不同的运行环境,因此,这两类方法在不同的市场运用起来也就表现出不同的侧重和不同的特征。

    作为市场实战交易者,我也曾沉湎于这两方面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自我总结,并由此深深地感受到这种努力对市场交易的帮助(如政策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市场整体格局和交易战略进行把握,而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则常常可以在敏感的时间和敏感的位置提醒交易者“市场趋势或许会发生改变”),但是,市场的交易实践却也使我自己得到一个这样的个人结论:“对市场走势特征的观察与感悟,是进行趋势预测和交易布局的更加有效的方法”,因为,“市场走势特征”常常在更客观、更实在、更直接、更具体地诉说着市场的趋势方向,相反,我个人却感到:基本分析“长于战略而短于战术、精于全局整体的布局而拙于具体进出的安排”,而“波浪理论与江恩理论测市”尽管大师辈出,但由于其立论基础“自然法则”是基于“市场之外”的玄妙因素,这就使我只敢将它们作为趋势预测和市场交易的辅助工具,而不敢作为自己进出市场的决定性依据!

    如果说传统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相当于培养武术中剑手内功的话,那么,对“市场走势特征的观察与感悟”则更多地决定了剑手出剑与防守的技巧、角度、方向、力度等更具体更实际更临战的内容。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炒手,需要我们多方位、多角度地磨练自己,而“对市场走势特征进行观察与感悟”无疑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敏捷、更加客观、更为实际、也更有战斗力!

    或为长期的思维习惯所固化,或为过强的自我意识所作用,我们习惯于对事物作一个“非此即彼”的判断,我们甚至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对事物演变结果的判断力想象为“无所不能”,我们不习惯坦然地自然地承认自己某些时候对事物判断的“无能为力”,当我们对事物的演变结果、对市场的具体趋向无甚把握的时候,我们羞于真实地回答:“我不知道”!尽管,相对于神秘自然的诸多奥秘、相对于神奇市场的难解诡秘,作为芸芸众生的你我他,我们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有着太多的“不知道”。

    无疑,这种“无所不能”的的思维错觉或意识幻觉,的确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精神“愉悦”或情感“满足”,甚至,还可以让别人对自己产生某种程度的短暂“信任”,但是,作为一个实战交易人,真正发乎内心自然地坦然地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某些时候的“无能为力”和“认知局限”,对市场交易的实际结果却大有裨益:

    清醒地认识这种“认知局限”,常常可以有效地防止我们轻率地对市场作一个“非此即彼”的草率判断,从而可以使我们时刻对市场保持一种“中性的情感”,而不至于让自己原有的观点“异化”成为自己对市场作出进一步判断的“情感障碍”,如此,我们就可以以一种更加灵活的心态来面对市场演变,不至于使自己陷入“死多”或“死空”的尴尬境地;清醒地认识这种“认知局限”,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我们市场交易中的“赌性”成分、减少“噪声交易”的出现频率,如此,我们就可以更深刻、更有效地认识和实践“看不懂就不做”这一市场交易的基本戒律,我们的交易就会因此而更加“有的放矢”、更具良好的纪律性,那种“频繁进出市场而盲目交易的状况”就将和我们渐行渐远;清醒地认识这种“认知局限”,更可以使我们时刻以真正谦虚谨慎的正确心态对待市场、对待别人,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在市场潮起潮落的循环轮回之中时刻保持一份属于自己的坚定稳固的清凉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更加严格地正视自己交易中的缺点和不足,如此,我们就可以更少地遭受一些市场交易的重大挫折,可以以更开放的心态向市场、向别人学习从而使我们交易水准的不断提升…..

    当然,正视这种“认知局限”并不意味着我们“看不清市场的时候”就毫无作为而什么都不能做,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这时候就会因此而茫然不知所措,相反,我们或许可以采取一些更加明智、更加清醒的行动!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思索和感悟市场以便发现值得信赖的市场迹象,我们也可以用更宽广的视野去考察一些市场外围的重大因素,我们甚至可以进行一些积极的休息……,我们可以作出很多选择,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在我们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市场信息之前,或者我们自己在没有得到明确的逻辑结论之前,我们要清醒地保持观望而不盲目行动!而市场经验告诉我:市场的重大交易机会,往往是“等”出来的而不是预测出来的!

    众所周知,牛顿是人类杰出的科学家,可是“牛顿定理”的有效作用范围却是有局限的;爱因斯坦是人类伟大的思想家,可是其创立的“相对论”之有效作用范围还是有局限的;索罗斯是人类成功的金融家,可我们也不难发现他某些时候也不能不坦然地承认自己对特定阶段的特定市场“茫然无知”……,可见,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持续求索过程。无论作为群体、还是作为个体,我们都不可能不面对自己的“认知局限”!自然探索如此,市场交易亦然!作为市场交易者,我深深地感到:清醒地认识这种“认知局限”,可以使我们的心量更圆融、更灵活、更宽广、更包容、更客观、更现实、也更自然!可以使我们的市场交易更具自然的理性、更具自然的纪律性、从而也更具自然的持续赢利性!(全文完)

股市探讨请加小编微信:ugouku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闽发论坛立场,请勿相信本站任何电子书、视频中的联系方式。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rj.com/19062.html

作者: 闽发论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