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炒股大神 > 炒股养家 > 养家心法解读1234合集

养家心法解读1234合集

前言: 如果读过《春秋》和《左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要解读养家心法。《春秋》的原文就寥寥数语,虽然该说的都说了,但后来者如果没有看过《左传》,其实也不知道书里到底讲了些什么。比如…

前言:

如果读过《春秋》和《左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要解读养家心法。《春秋》的原文就寥寥数语,虽然该说的都说了,但后来者如果没有看过《左传》,其实也不知道书里到底讲了些什么。比如开篇里的这一句“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确实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要素都有了,但关于整个事情,《春秋》的原文真的就只有这么一句。如果没有《左传》里的解释,我们是无法知道事情的原委的。

《春秋》是“经”,与“经”对应的是“传”,所以才有了《春秋三传》。所谓的“经”,必定是经典的,永恒的,又因为大道至简,所以,“经”往往也是简短的。

“经”之所以是永恒的,是因为它本身兼具包容性与丰富性。所谓的包容性,就是它可以被成千上万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所谓的丰富性,就是它的内涵实在是浩瀚无边,即便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但依然没有穷尽它的内涵,所以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后来者去尝试用第一万零一种不同视角去解读的可能性。

杜甫在宋代被尊为“诗圣”,杜诗被视同“六经”,才有了“千家注杜”的盛况。为什么会有上千人去给杜甫的诗从不同的角度去做注解,为什么被千家文人去注解的是杜甫的诗而不是其他诗人的诗歌。就是因为杜诗在包容性与丰富性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回到超短这个话题。在很多人的眼里,超短是庸俗的,是残酷的,是赌性十足的。感谢养家前辈,凭借着一篇《养家心法》,给这个庸俗不堪、残酷无情、赌性十足的市场,带来了一点点光。光,是有温度的,它让我们对这个市场的感觉不再是如此的冰冷无情。光,是可以照亮前进的路的,让我们这些在黑夜当中苦苦摸索的可怜之人,不再如此迷茫。所谓的解读经典,就是要将形而上的经典,以超短小白更加容易理解的形而下的形式娓娓道来。解读经典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赶路者,不再觉得梦想虚无缥缈、遥不可及,让更多的赶路者,走在适合他们自身的正确的道路上。

体例说明:为了表达对养家前辈的敬意,养家心法的原文,用红色、加粗的方式展现,而我自己的解读,不再加粗。(网页版可以看到颜色的区别,手机版可能只能看到加粗)。这样子也方便一些只想看《养家心法》而不想看解读的兄弟们阅读,另外,《养家心法》原文就有上万字,那解读的文字,估计要百万字才可以解释得完。所以,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一年之内未必写得完。我只能断断续续地更新,每次更新的文章篇幅在五千字以上。毕竟,这个工作不是我的主业。

另外,在开篇的时候,我会以“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的形式穿插进去我的股市观、方法论之类的基本性的内容,因为如果不在开篇的时候把这些基本性的东西交代清楚,后续那几十万字的解读没法开展下去。毕竟,我是一个很喜欢讲究体系的人,不管是交易还是行文,都是如此。所谓行文的体系,就是前面要先交代基本的框架,后面才能在这个框架下面慢慢展开,而不是跟着养家前辈的文字,他说一句,然后我用一段话稍微去翻译一下,然后形成一篇文章。这个就类似《西游记》这样的章回体小说和我们当代人写的长篇小说的区别,前者少看几个章节也是一样的,后者前后是连贯的,少看了一段,后面的因果关系联系不上来。

我觉得两个文体之间,倒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个人的性格,更喜欢这样的大体系框架而已。所以,我在前面说过的一些话,后面可能就不会重复,这个是和章回体不一样的地方。总的来说,前面会啰嗦一些,后面会简短一些。前面啰嗦的时候,兄弟们耐心看完,后面简短的时候,如果看不明白,只能往前面找一下曾经说过的内容。进度以及行文风格方面,兄弟们请多海涵。

原文:

善于做短线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特点,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股票是一个心理游戏,你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被动的时候,所以我们的操作应该尽量让自己避免被动。有这种舒服的感觉就对了,好的策略就应该不管行情怎么变化,让自己始终在应变中处于优势,这也是实现稳定盈利的根本。

解读:

1.“善于做短线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特点,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这句话,如果放在2019年,或许,很多人并没有太多的感受,但是,放在当下的市场环境当中,估计,应该是冷暖自知了。

从大方向来说,超短可以分为情绪股和趋势股。一方面,我始终认为,风水会轮流转,即便在趋势股如日中天的时候,我也没有觉得,情绪股再无出头之日。另一方面,对于超短,我时刻都抱有敬畏之心。因为敬畏,所以我更喜欢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之所以畏惧,是因为懂得越多,越觉得超短好难。

在我初入超短的时候,在认知上,我觉得一年赚个30%,那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哪怕是闭着眼睛随便买,都可以做到。然而,这么多年过来,我才知道,无知,是多么的可怕。另外,因为这种无知而导致的后果,可能会是成千上万的家庭,难以承受的。

这么多年了,股市里一直都在流传着这句话,“七赔二平一赚”。但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是有着严重的误读的。所谓的“七赔二平一赚”,是从一个静态的市场时点或者时段去统计的,而并非从所有的参与者的完整的股市生涯去统计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从今年元旦至今,在所有参与交易或有持仓的的账户里面,“七赔二平一赚”,这个胜率我是相信的。但是,从90年代有交易所至今,所有开过户的人(按人计算,同一名下不同账户的盈亏全部累加到个人名下),“七赔二平一赚”这个胜率,我是不相信的。

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在哪?照理说,如果每一年都是这个胜率,那30年加在一起,还是这个胜率,数学上来看,貌似也没有问题啊?如果回归实战,我们就会发现几个问题。第一,一个人今年赚钱,不代表他明年也会赚钱。第二,一个人如果连续七八年亏钱,可能就退出市场了,那今年的参与者里面,会加进来很多新鲜的血液,而没有统计这些被市场彻底伤透心的人。

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的真实情况是,绝大部分的人,都只是阶段性赚钱,但在漫长的股市生涯当中,总的收益,还是亏的。大家都是每天在这个市场实战的人,这个不用我过多解释吧?市场的风格永远都在变,每一次市场风格的变动,都在将一批又一批的人彻底地淘汰出去。永远、永远地淘汰,一去不复返的那种。哪怕不是超短选手,而是价投,也有被爆仓的时候,比如价投中国平安的兄弟。

所以说,“七赔二平一赚”,这句话是有着严重的误区的。如果去统计,30年来,所有参与过交易的人里面,从开户至今的盈亏状况,结果估计会非常不乐观。另外,如果只统计已经销户的人,恐怕情况会更糟糕。或许有人会说,只统计销户的人,不公平。我倒是觉得,没啥不公平的。毕竟,现在还在活跃或者还在赚钱的账户,搞不好哪一天就绝望地销户了。所谓赌徒,不输到彻底玩不起,都是不会轻易离场的。至于赚钱的,更不会见好就收,只要还没销户,最终大部分还是会亏回去。

为什么要啰嗦这么长的篇幅去试图解释、说明股市的胜率问题。那是因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指导方法论,方法论贯彻世界观。所以,在《养家心法解读》的开篇之作,我就需要先用这么长的篇幅来声明我的股市观,要不然,兄弟们没法明白,为什么我的操作体系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交易的频率竟然可以低到如此令人发指的程度。另外,我发现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或者都不愿意相信,原来自己保本出局或者稳定盈利的希望这么渺茫。所以,我想给盲目乐观的兄弟提个醒,钱真的很难赚。

如果理解并认同了我的股市观,可能就比较容易明白,为什么在趋势股行情如火如荼的那几个月,我依然没有参与趋势股的交易,而是执着于自己在情绪股方面能力的提升。就是因为,在我看来。超短里的任何一个招式,都需要经过两三年里各种市场环境下反反复复的试探和淬炼,才能进阶到一个可以稳定盈利的程度。

在趋势股行情如日中天的时候,我知道,即便是像我这种不擅长趋势股的人,这个时候去做趋势股,也是比较容易赚钱。但是,趋势股行情也是会结束的,总是会经历“小白也能赚钱”、“高手才能赚钱”“超级高手才能赚钱”这样几个阶段,当行情进入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小白也能赚钱”的阶段的时候,我这样的人冲进去,确实是可能赚到一点钱,但也会有两个弊端,第一个是,在情绪股这边的修炼被中段了,情绪股这边的水平没法进步,还会退步。第二个弊端是,当趋势股行情进入“高手才能赚钱”的时候,我会回吐部分利润,因为行情不是在一秒之内切换过去的,如果我进去,我不可能在那么精准的一个时间点抽身离开。更有甚者,会拖到“超级高手才能赚钱”的阶段还不走,那就会把之前第一阶段赚的钱全部赔进去,甚至倒亏。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点,超短小白想要稳定盈利,大部分人都是先从专注于一招开始的。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大佬可以做到随时跟随市场的风格去切换不同的模式,如果超短小白也去学大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去时刻追逐市场风格的切换,反反复复几年下来,可能大部分人最终的结局就是虽然乐此不疲,天天都很充实,还自以为是时刻在跟着市场走,但几年下来最终并没有赚到多少钱,也没有掌握任何一个招式,每个招式、每种理论,都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所谓的似懂非懂,就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实战起来亏得一塌糊涂。

与其如此,我觉得还不如专注一招,情绪股不好,我可以通过控制仓位和控制出手频率来控制风险。别人赚钱的模式,不眼红,不研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哪怕一年下来,整个情绪股都不行,难道还会十年都不行吗?更何况,哪怕最近的情绪股行情这么差,最近一个月,貌似我的作业也是赚钱的。这个只要去翻一下8月20号至今的所有帖子的标题,就知道了。如果不算临盘琐碎交易,这一个月,我就出手了4次:1.8月20号低吸中国电信,当日浮盈30多个点;2.8月23号打板卓翼科技,次日有上过板;3.8月30号打板青海华鼎,后面有几个板;4.9月9号打板氯碱化工,次日涨停。作为一个特别不会卖票的人,我不但要在意这几个作业最终有没有机会赚钱,更在意能不能从容赚钱。好在这四次作业,哪怕第二天卖在最低点,都是大肉。

之所以稍微回顾了一下自己最近一个月的作业情况,倒不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只是想以此说明,像我水平这么差,基础这么薄弱的人,专注了一段时间之后,在这样的情绪股行情下面,都可以凭借着运气阶段性蒙对几次作业,那要是换成屏幕对面的兄弟们,如果专注起来,那最终的效果,肯定远在我之上。我这句话不是谦辞,是我真的这么认为。因为也有很多线下和我见过面、吃过饭的兄弟偶尔会看我的作业,其实我在他们眼里,一直都是当年那个天天亏钱的渣渣。只不过几个月没见面,我这个渣渣的水平竟然慢慢地快赶上大家了。

刚才说的是,在趋势股和情绪股这两个大方向上的选择。如果从手法上来区分,又可以分为低吸、半路追高、打板这三种手法。哪怕只是打板,从更细分的角度来看,又可以分为打首板,打一进二、打中位股,打板高标。老粉都知道,我的交易基本上就是打板高标。不过,最近市场的高度有限,很多时候打板二进三都成了打板最高板了。

先说一下低吸、半路和打板这三个手法之间要怎么做选择的问题。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就是这三种手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最终要选择哪一种手法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根本上取决于哪种手法更符合自己的性格。其实,自从我听到这句话开始,几年来我都没有想过要去怀疑它,潜意识里,就觉得这就是个常识性的股市观。但是,后来,我突然发现,以实战性的视角来看,这个说法本身未必就是对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对于一个超短小白来说,其实他本身并不了解自己的性格。从哲学的角度,我们都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那就是,人这一辈子,最看不懂的,往往是自己,而不是他人。从股市的角度来说,就更容易理解这个问题。既然是超短小白,那么水平自然就是很差,所以吃面也是家常便饭。既然注定了就是要吃面,那从日内的亏损幅度来说,自然是低吸亏的比打板要亏得少。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所以,很多人亏怕了,从内心上就惧怕天地板,就不敢打板,就只敢低吸。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就这么吸着吸着,越吸越亏,越亏越吸。

理论上,这一类低吸亏损群体的数量不会很少。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小白开始的,所以很多人在早期的时候,都会经历这么一段“越亏越吸,越吸越亏”的阶段。只不过,有的人后来学会了要去反思。反思之后,可能低吸的水平上来了,也有可能发现别的手法更适合自己了,总之,有人走出了这个“越亏越吸,越吸越亏”的恶性循环。

行文至此,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看到这篇文章的兄弟,你们扪心自问一下,你真的了解自己的性格吗?你真的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性格,更适合低吸、半路追高、打板这三种手法当中的哪一种吗?你想象当中的,以为自己天生就喜欢低吸或者半路,会不会只是因为出于对炸板吃面的恐惧。而事实上,你之所以恐惧炸板,纯粹只是因为自己打板的水平太差。而自己打板的水平太差,纯粹只是因为自己从来就没有尝试过要去打板。

在此先声明一下,我没有要去怂恿任何一个人去改变自己的交易xi惯。我纯粹地只是想说明,一个人,如果想要了解自己,想要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性格更适合低吸、半路与打板这三种手法之间的哪一种,这个事情,本身就是非常非常难的。这个事情之所以很难解决,是因为,我们很难去判断,我们不喜欢一个手法,到底出于什么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性格本身就排斥,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这个技能而随之产生的排斥?这种纠缠不清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哲学上“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纠结。

一个人对股市的“性格”,本身就是在股市的实战交易当中,逐步形成并且可以随时改变的。所以,在没有长期的实战之前,又怎么去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手法呢?这个问题就像是每年高考结束之后填报大学专业志愿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你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句话听起来没有毛病,但事实上,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第一,绝大部分的高中生,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第二,绝大部分的高中生,他想象当中的这个专业,和大学里这个专业的真实情况,是有很大出入的。所以,很多事情,听上去都很有道理,但推敲起来,未必如此。

另外,回归到现实世界,很多人之所以选择某一种手法,完全就是出于交易环境的约束。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去整天盯着盘面。那这个时候,就只能被迫去选择低吸或者半路了。因为打板是需要盯盘的,有的时候,甚至需要电脑,光用手机可能不太行。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都还没有说到重点,就是低吸、半路、打板,这三种手法,到底要怎么选择的问题。不知不觉,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平台马上要关闭了,今天就先发上来吧。反正估计要写一年才能写完,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另外,包括今天早上在内,已经连续六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了,现在脑子也不是很清醒,家务繁多,体力有限,实在不好意思。今天就先这样吧。下次接着写。

小结一下:没想到,花了接近六千字的篇幅,竟然连养家老师的第一句话“善于做短线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特点,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都没有解读完。



(二)

体例说明:整个养家心法系列的文字,是连贯的。所以,需要先看完第一篇,才能看第二篇。该啰嗦的,尽量在前面这几篇啰嗦完,这样子后面的写起来就可以简洁一些。

原文:

善于做短线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特点,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股票是一个心理游戏,你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被动的时候,所以我们的操作应该尽量让自己避免被动。有这种舒服的感觉就对了,好的策略就应该不管行情怎么变化,让自己始终在应变中处于优势,这也是实现稳定盈利的根本。

第一篇的时候,这一段还没有解读完。所以,今天接着解读。打板、半路、低吸这三个手法的选择问题,上次说到一半,现在我直接说我的看法。虽然这个看法被今天的盘面彻底打脸,但我还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反正被打脸也不是一两次了。另外,开盘前就说过了,今天的盘面适合低吸,不适合打板,所以,其实也不算是完全被打脸,不过是我不做低吸罢了。

为什么需要打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打板最容易机械化训练。第二个原因是,打板纯粹只是借助技巧性的动作,弥补理解力方面的欠缺。

先说第一个原因,就是机械化训练。所谓的交易,就是一买一卖。一方面,买点比卖点学起来简单。另一方面,想要卖得好,前提是要买得好。所以,训练买点是基础,等有了基础之后,训练卖点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为什么这么说?举个例子,如果你打的板,买点很好,基本上都封得住,而且基本都是一封到底的那种硬板,那么,次日要怎么卖,考虑的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不影响你整个的交易是赚钱的。但如果你的买点很有问题,打十个板,五个炸板,五个烂板,那所谓的卖点,再怎么样提高,也只是如何少亏的问题。这样的卖点,训练起来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如果你的买点以后提高了,就不需要这样的卖点。如果你的买点一直提高不了,这样的卖点,水平再高,也无济于事,总的来说,你还是亏的。长期处于亏损,销户只是时间问题。所以,结论就是,要学会交易,先从优化买点开始。

从打板的角度来看,买点和卖点,是可以剥离开来训练的。打一个板,如果当天没有封住,或者打了十个板,经常都是烂板,那就说明,买点还有待提高,这个和这些票次日的走势都没有太多关系。

但是,低吸和半路,所谓的买点是否成功,就不能以当日的状态单独来看。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去低吸或者半路一只票,本身并没有要求它当日要涨停,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做两手准备,进可以博弈当日涨停,退,可以拿个先手,次日冲高走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低吸和半路,这两个手法的买点和卖点,不方便剥离开来训练。正因为这两个手法的买点和卖点需要一起训练,所以,新手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

如果纯粹按照次日是否会盈利走人来判断成功与否的话,低吸与半路,这两种手法,存在着太多的偶然性。很多人做低吸或半路成功率上不去的原因,就是因为成功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笔成功了。同理,失败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失败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两种手法,新手在接受训练的时候,缺少体系性的章法。

相比之下,打板就要实在得多。你每次打一个板,都可以说得出来,是为什么去打这个板。这就是所谓的章法,周期、形态、比价、题材,这些都是章法里面的子系统。同理,当打板吃面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去总结经验,容易知道是在周期、形态、比价、题材这里面哪一个角度上的预判出了问题。有了章法,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就容易进步

初学超短,经常吃面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接下来要往哪一个方向去努力。这个问题,就是前面说到的没有章法的问题。一个人不管基础有多差,只要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有章法可以遵循,就可以很快地进步。相反,如果没有章法可循,就算一开始的时候,基础很好,但三五年后,整体的水平,还是在原地踏步。无非就是行情好多赚,行情差多亏而已。这样的训练,没有太多的针对性,效果也不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认为初学超短的人要从学打板开始的原因之一。

说完第一个原因,下面开始说第二个原因。

按照广义意义上的成功,就是一笔低吸或半路的交易,只要次日卖出的价格高于前一日,就是成功。按照狭义意义上来说,就是低吸或者半路的目标股,当日涨停了,才是成功。广义意义上的成功,前面已经说过了,与打板相比,训练起来章法上略有欠缺。下面说狭义意义上的成功。

对于一个超短小白来说,其实没有什么理解力之类的东西。说白了都是赌。就是看着这分时比较顺眼,或者似曾相识,总觉得这个票,现在这样的分时,今天大概率可以涨停,仅此而已。所以说,在一只股票还没有上板的时候,超短小白,是很难通过理解力方面的能力,去预判它当日会涨停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一些大佬的作业的时候,说得也很清楚,就是次日去低吸某某股票,结果,次日真的给了低吸的机会,并且,收盘真的涨停了。或者,有的时候,我们发现,有大量的实盘赛的选手,他们持仓里面那些当日涨停的股票,他们并不是打板去买,而是半路或者低吸去买的。

上述这个现象,很自然就可以联想起我刚才所说的,鼓励新手训练打板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打板纯粹只是借助技巧性的动作,弥补理解力方面的欠缺。高手之所以不用打板,那是因为,他们在这些票还没有涨停的时候,就已经看得出来,这些票当天大概率可以涨停。所谓的打板,只是为了追求更多的确定性。如果一个人的理解力水平,已经达到了不需要打板这样的技巧性动作来加以更多确定性的时候,打板就是多此一举。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这些高手经常半路或者低吸。很多人从形式上看到这么多高手在半路或者低吸,反而以为这些人从一开始就是从低吸或者半路学起来的。

我们在看武侠剧的时候,会看到有些内力深厚的大佬,手指一点,啪的一声,就有十米开外的东西被打飞了。那个手指一点的动作,不过是深厚的内力的外化形式而已,并不代表,这些大佬的武功,就是从不断地训练点手指这个动作而来的。所谓本末倒置,就是不去研究这些深厚的内力要怎么学来,而是不断地去研究这个点手指的动作。事实上,无论你观看大佬点手指的动作多少遍,无论你学大佬点手指的动作学得有多像,学得有多认真,最终都是无法学会这门武功的。

至于武学上这个点手指的动作,到底能不能类比股市里面情绪流高手的低吸或者半路动作。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按照我的理解,所谓的低吸或者半路,也是分层次的。理解力到位的人,低吸也好,半路也好,不过就是个形式。理解力不到位的人,孜孜以求的,只是这个形式上演化出来的各种术。

当然,在打板这个手法上,也存在这个问题。但前面也说过了,打板的章法略微完备一些,所以,即便只是专注于各种术,学起来也比低吸或者半路进步得快一些。当然,进步的快不代表就可以稳定盈利,在没有结合理解力之前,单纯的术,都是无法稳定盈利的。我只是说,打板比较能够明显地感知到自己的进步或者退步,不像低吸或者半路,总有一种梦游的感觉,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要怎么改进之类的。

行文至此,算是大致上表明了我对低吸、半路和打板这三种手法的态度了。再次声明,这个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所以,擅长低吸和半路的兄弟,也不用过来喷我。你擅长,说明你理解力已经到位了,和我说的,没有理解力,就直接入手学低吸或者半路这个形式,不是同一个事情。所以,不用来喷我。


(三)

体例说明:整个养家心法系列的文字,是前后一体的,很多东西,前面啰嗦过了,后来就不会重复。所以需要先从第一篇开始看,要不然会误解文字背后的意思。今天的解读比较有用的是最后一段,但同样希望兄弟们耐心看完前面的两段。

1.原文:我的操作里面含有很多的试错单,这些单子的结果大多是小赢小亏,到底是赚是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我能借此感受到市场的情绪,从而判断收益和风险,以决定是否奋力一击,那才是关键。就好比拳击的时候很多的刺拳是为了试探对手,这些刺拳有没有打中不重要,重要的是借这个试探判断何时该出重拳,那才是关键。

解读:养家心法的这段文字,字面意思谁都能够理解,不用过多解释。如果结合近几个月情绪股的行情,可能会对这段话有更深的感触。从大方向来说,自今年4月13号至今,整个情绪股的连板股接力行情,都比较惨淡。如果只做情绪股的连板股打板接力交易,我相信,很多人这段期间的收益应该不高,甚至是亏损的。

在这样的行情之下,每个人的应对都不一样,如果完全无视市场风格的切换,继续大仓、满仓高频不断重复此类交易,那半年来,说不定已经腰斩了。据我所知,更多的人,选择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完全不去做情绪股的连板股打板接力,开始转战其他的招式,比如趋势股,比如首板打板,比如低吸埋伏等待反抽等等。总的来说,效果也一般。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选择的应对策略,是小仓位练手,保持盘感。因为我每天都还在练,所以可以发现市场的细微变化。我身边很多朋友,因为已经几个月不去关注情绪股连板股打板接力,所以,在他们看来,7月份的行情和最近一个月的行情,并没有什么区别。
从大方向来说,确实如此,但从细节来看,其实,自从华菱线缆8月18号完成首断反包以来,整个情绪股接力的行情,要比7月份那时候好得多。这种细微的差别,只有每天都在参与的人,才有切身的体会,在场外观望的人,是没有感觉的。从我自己公开帖的作业里面也可以看得出来,最近一个月,作业的结果明显要比7月份那时候要好。这就证明行情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的。

之所以要保持这个小仓位的练,并不是为了追求这个零零碎碎的收益,而是可以比那些在场外观望的人,更快的发现,情绪股的连板股打板接力行情什么时候开始好转。虽然这一天还没有到来,但在理论上,等到行情再次卷土重来的时候,这半年来一直在小仓位练的选手,到时候做起来,应该会比那些半年都没有打过板的选手,顺手得多。这个是我对养家心法当中这段话的理解,留待日后行情好转的时候验证。

2.原文:关于投资和投机,长线和短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让我困惑的一个问题,后来这个问题想通了,xu xiang胜过但斌,不是敢死队胜过巴菲特,而是xu xiang比但斌更懂得,在中国,什么才是巴菲特,不知道上述回答,能不能给和当初的我一样,处在同样的困惑中的人,一点帮助。

解读:初读养家心法,是在2016年底。当时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很多初次涉及超短或者初次学会打板的人都有过的。就是那种原本规规矩矩在单位上班的人,无意间接触到超短,知道桃县,看到这么多打板战法的时候,都有这种感觉。都觉得自己之前瞎搞搞,怎么可能赚钱?当时我看到这段话之后,对超短的信念,真的是从来没有怀疑过。但是,现在,我的看法早已发生改变。

当一个人的资金体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考虑单票流动性以及j g的问题。小资金阶段,你可以左手核按钮,右手冲天炮。但是,当某一天你的体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不可以这样,否则,就会干扰到市场的秩序。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转型的问题了。2019年的时候,我就知道,很多大资金,已经开始转战中长线。据说,养家老师在2018年的时候,买了大量的贵州茅台。后来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或许,养家老师在说到上述这段话的时候,当时的资金体量,还没有影响到他在超短领域的发挥。但站在现在的视角去看,我个人认为,养家老师对长线与短线的看法,或许已经和当初不太一样。毕竟,超短的资金容量,是非常有限的。很多账户里资产上亿的人,单票就买个几百万,烂板了也不会去强行封住,第二天老老实实割肉走人。不是没有实力去封住,而是要考虑流动性和j g的问题。

3.原文:我的有些看法可能对你来说是颠覆性的,比如对于庄家和散户,我认为好的股票,主力是散户,而所谓庄家反而是跟风的。

解读:初次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也是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因为,没有看到养家心法之前,我确实是以为很多股票背后有庄,股票的涨跌,都是庄说了算。我当时理解的庄,是长期在运作股价的这种。

看到这段话之后,自然是潜心去研究合力去了。之后就是顺理成章地研究什么情绪、周期之类的云云。所谓的心法,不就是情绪和周期吗?但无论怎么研究情绪和周期,账户始终没有起色,估计很多人都是这种情况。

直到某一天,一个好心人教了我一个现在一年都不太会出现的招式,然后,我从这个招式里面,突然领悟到,原来,很多牛逼的股票,是真的有庄。但这个庄,并非是长庄,而是当天或前几天进场的主控。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去研究周期和情绪流,我个人认为,你想在超短领域走出来的可能性比较低。因为很多人在研究养家心法的时候,会误认为,很多牛逼的股票,是市场合力的结果,然后,试图去用赚钱效应、亏钱效应、周期、情绪流去解释这些牛逼的股票,为什么会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出现。

如果我和你说,某某某股票之所以牛逼,之所以在这个时间节点出现,并非市场合力的结果,并没有什么理论上的原因。只是因为里面有个超级牛逼的主控,或许,之前很多你想不明白的问题,现在就可以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就是,很多时候,研究一只票的筹码结构,通过对个股筹码结构的研究,提前发现主控的意图,远远比研究周期、研究情绪流来得更实在。

如果只研究周期和情绪流,不研究个股的筹码结构,很容易纸上谈兵、刻舟求剑。超短不是科学研究,没必要穷尽一生的时间与精力,去发明一套完美的理论,去试图将每一个市场细节,都解释清楚。超短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很多时候,跟着主控,才是有吃有喝。盘面急转急下的时候,合力就是乌合之众,一盘散沙,第二天还要比谁跑得快。


原文:当时机不成熟或者市场对自己不利时,理性的面对风险,当机会来临时,全力拼取。这句话理解不难,做到却不易,很多人往往因为亏钱就想着急于扳回,一再对抗风险,机会来临时却又麻木于自己深套中的个股。当市场的发展和自己的判断不一致时,要重新审视,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冷静处理,平稳的心态是做短线的根本。

解读:先解读第一个词组,就是“时机不成熟”。所谓的“时机不成熟”,包含很多方面。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择时的问题。诸如退潮期管住手之类的,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就没有必要重复了。除了择时之外,所谓的“时机不成熟”,至少还应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分时路径不够理想;2.首封上板时,当天截止到上板这一刻的换手量不够理想;3.竞价量不理想;4.与同身位的其他股票竞争时,竞争状态不理想。其实,类似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展开了。

第一种情况,分时路径不理想,这个应该很好理解。比如,原本设想在9点45分之后上板的目标股,开盘之后几秒钟之内就被老师们冲天炮抢到上板,这个时候,这个板,打还是不打?不打,有点可惜,毕竟是自己前一天辛辛苦苦想好的目标股,打了,又很容易被炸,毕竟刚开盘,抛压都还没有被释放。类似的场景,每个人应该每个月都会遇到过,就不用举例了吧?

第二种情况,就是首封上板的时候,当天截止到上板这一刻的换手量,还没有达到自己设定的量,这个时候,这个板打还是不打?以2021年1月12号的 603698 航天工程为例,这只票前一晚就被我选为唯一的目标股,上板的时候,我也一直盯着,但就是因为上板的时候,换手比我预定的换手要稍微小了一点点,导致我犹豫了一下,单子就被堵在华泰证券杭州解放东路后面。这个是我今年最遗憾的一笔交易,所以经常被我拿来举例。

第三种情况,竞价量不理想。如果单纯的看竞价量,并没有太多关系。但是,当竞价量不理想,叠加分时路径不理想的时候,上板被爆头的几率就会增加。道理都很简单,竞价量不够,说明分歧没有被消化。既然分歧没有被消化,上板路径又不理想,比如,上板太快,那自然就无法锁住筹码的抛压。

第四种情况,就是同身位竞争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理想状态是目标股第一个上板。但如果临盘的时候,先上板的不是目标股,而是同身位其他的个股,这个时候,先上板的个股,去还是不去呢?或者说,等到目标股后来上板的时候,同身位的其他个股并没有炸板,那目标股上板还去吗?

针对上述四个问题,其实并不能给出一个非常容易执行的答案。换言之,临盘如何取舍,真的只能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很多时候,看起来类似的案例,却又有着不同的答案。下面以同身位竞争为例展开说明一下,其他的情况就不展开了。

同身位竞争这种情况,近期我的作业里面,比较典型的,应该就是8月28号发的那个帖子,标题是“8月30号策略:打板青海华鼎”,当时是周六发的帖子,周末两天被喷死。因为周五收盘的8只二板股里面,青海华鼎分时是最烂的,看起来是最不可能晋级的。当时很多人都当作是一个笑话来看这个作业。但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8只里面,青海华鼎是唯一一个走出来的。

当时有人问过我,就是8月30号那天,如果最先上板的,不是青海华鼎,那要不要去其他的,或者,等到青海华鼎后来上来的时候,还要不要打?印象中,我的回复是,我还是只盯着青海华鼎,因为,弱市之下,我不太想改变交易计划去临盘交易。其实,这个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这个案例里面,同身位竞争的味道并不浓。也就是说,当天并不是只能容得下一只股票晋级三板,所以,卡位的重要性就被降低。当卡位的重要性被降低的时候,还是多关注股票自身为好。

这里需要再举另一个例子作为对比。比如,今年3月3号的时候,很多人的目标都是打板空间板,也就是打板3进4的策略。因为当时情绪是二次向下的次日,所以很多人选择在3号那天打板空间板,这个很正常。但在3月2号收盘的时候,市场上一共有三只3板股,分别是中材节能一拖股份博天环境。分时上,2号那天,分时最烂的是一拖股份。如果3号那天,一拖股份能够卡住其他两个,第一个上板,来个弱转强叠加卡位成功,那自然是个买点。

那如果一拖股份在3号的时候,不能卡住其他两个,而是第三个上板的,那还能去吗?我个人认为,不能去了。因为2号的时候,它已经是最弱的了,3号,如果还是最弱,那就没有博弈的价值了。事实上,3号那天,博天环境直接自杀了,所以,后来一拖股份和中材节能,都走了出来。尽管一拖股份并没有卡住中材节能,但至少是赢了博天环境,所以也可以买。当天的环境,可以支持2只股票晋级4板。

或许,有人会说,那目标股为什么不选择中材节能呢?2号的时候,它分时不是最强吗?这个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看它们自身的分时组合。中材节能2号那天是一字板,3号那天如果有交易机会,那最终封板时间,自然是晚于2号那天,那这两天的分时组合,就是强转弱。而一拖股份2号那天,分时巨烂,3号如果晋级,就是弱转强。两者竞争的时候,我比较喜欢做弱转强而不是强转弱,因为强转弱,一旦弱起来,每个人的预期不一样,这样子筹码容易锁不住。

第二个原因,是看中材节能和一拖股份两人之间的地位转化关系。中材节能2号那天本身就强于一拖股份,如果3号还是先比一拖股份先晋级,那么,两人的强弱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相反,如果3号那天,一拖股份先比中材节能上板,那就是扭转了强弱关系,这样更有博弈的价值。就是一只股票,由弱变强的时候,比较容易锁住筹码。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卡位这个东西,就和弱转强一样,已经越来越同质化了,本来以前,A卡了B,A当天就赢了,游戏就结束了。现在的情况是,A和B之间,一天之内,可以来回卡个365次,最终的结局,很有可能就是两败俱伤。这都是同质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只能平常心对待了。

关于“时机不成熟”的解读,就先简单解读到这里,因为这个东西,真的罗列起来,会有无数种情景,所以只能拿一两个案例展开了,其他的情况,只能自己积累案例了。除了“时机不成熟”以外,这段话还有另一个词组,就是“市场对自己不利”,这个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面,看得最清楚。

比如,当趋势股行情如火如荼的时候,只会情绪股连板股打板接力的选手,就会遇到这种“当市场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所谓的不利,并不是仅仅包括市场不好的情形,还包括这样的情况,就是市场的行情明明很好,但这并不是自己擅长的行情。面对这样的状况,也只能耐心等待。当然,在等待的过程里面,也可以尝试着去转型之类的,但在还没有转型成功之前,尽量还是不要拿大仓位去当学费,要不然,有时候会两边打脸。等到学会的时候,行情可能已经没了,或者,本金可能已经没了。最悲哀的是,行情和本金都没有了,但自己还没有转型成功。

股市探讨请加小编微信:ugouku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闽发论坛立场,请勿相信本站任何电子书、视频中的联系方式。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rj.com/23690.html

作者: 赵老哥小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