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股、建仓、获利了结是股市操作三步曲,作为基础,选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为只有在选对股的前提下,把握买卖时机才具有实际意义。去年,沪深两市在冲高后持续走弱,弱市之中如何操作已成为困扰散户投资者的难题之一。其实,即便在弱市中,个股仍不断有机会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投资者如何把握机会,换言之,即如何选股操作。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这句股谚已屡次为市场所证实,个股表现强势本身就已包含了技术面、基本面、主力动向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内。因此,以“强势与否”这一综合指标作为风向标来指导择股思路和操作策略,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或许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本文所介绍的选股模式正是基于这种思路,以选择强势股为主要目的,并通过“股价相对强度”指标作为上述原则的体现标准来评判。
RPS选股策略
股价相对强度指标英文名称为Relative Price Strength ,简称RPS。其定义是在 一段时间内,个股涨幅在全部股票涨幅排名中的位次值。例如,假设某证券市场共有50只股票进行交易,若某股票的月涨幅在50只股票中排名第5位,则该股的RPS指标值为:
(1-5/50)×100=90
该指标值的意义即表明该股的月涨幅超过其他90%股票的涨幅。通过这个指标可以 很好地体现个股股价走势在同期整个市场走势中表现的相对强弱。
了解RPS指标含义后,再根据个股RPS指标值来定义强势股概念。按照一般标准划分,月RPS值大于80的个股,即所有涨幅排名居前,占全体股票总数20%的个股都是强势股。按目前沪深股市900余只A股计算,20%的强势股就有190只左右,为了增加可操作性,并充分体现RPS选股模式追求强势股的宗旨,我们将强势股RPS值标准定义在90以上,以进一步缩小选股范围、提高选股精度。
按照上述标准,可以发现确定期间内所有正在上涨的个股都在强势股定义之列。当然会有许多股票的价格已高高在上,那么,如何判断其涨势是处于初期还是末期,是否还有上涨潜力以及如何有效规避追高风险就成为RPS选股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 是该选股模式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再设立一条标准,即通过观察分析所有强势股的周K线走势图,挑选那些股价仍处于横向换手的底部形态,而且向上突破尚未超过15%的个股作为最终选股结果,以避免追进涨得过高的股票。以此,可以得出以RPS作为选股 模式的选股标准:
1、 月度RPS值>90之个股;
2、 股价已脱离底部形态,但向上突破尚未超过15%之个股。
RPS选股标准的有效性
为了验证RPS选股标准的有效性,我们从去年9月开始,依据上月沪深两市个股涨幅资料并按照上述标准选择跟踪个股,并对所选个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踪分析。根据所选个股在跟踪期间出现的最高价计算其绝对涨幅指标和扣除同期大盘最大涨幅后的相对涨幅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各月统计情况如表一。
从表一样本分布情况可以看出:
1、 所选个股绝对涨幅全部为正值;
2、 相对涨幅涨多跌少,表明总体跑赢大盘。
为了更好地评判选股绩效,在去年10月份的个股跟踪分析中我们将所选个股分为RPS>90(简称RPS(90))和RPS>95(简称RPS(95))两组,并将统计涨幅区间指标缩短为2%,同时以所选个股最高价和最高收盘价分别计算涨幅,跟踪情况表如表二所示:
从表二样本分布情况可以看出:
1、RPS(95)选股涨幅全部为正值,RPS(90)选股涨多跌少;
2、考虑到大盘同期最大涨幅与上月基本持平,则RPS(95)所选个股全部跑赢大盘,RPS(90)所选个股整体也跑赢大盘;
3、以RPS(95)所选样本表现强于RPS(90)所选样本,表明RPS>95的强势标准值更具实用性;
4、RPS(95)样本中涨幅10%以上的个股,最高价涨幅指标中为50%最高收盘价涨幅指标为25%;RPS(90)样本中涨幅10%以上的个股,最高价涨幅指标中为37.5%,最高收盘价涨幅指标为18.75%,均保持了较高水平。
上述市场验证分析结果表明,RPS选股模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可靠性及可操作性 ,表明RPS选股模式在挑选具有较大潜力个股方面具有明显功效。同时该种选股模 式计算简单、所需资料公开易得,是非常适合广大中小投资者使用的一种简便实用的快捷选股模式。
RPS选股模式的应用
在应用RPS选股模式时,投资者可于月初根据上月个股涨幅资料自行计算个股RPS指标值,进而按上述标准评定、选择个股,以指导投资者当月操作思路。这种选股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难点是如何确定股价是否仍处于底部形态,以及股价上涨幅度的具体计算,这里我们建议投资者可根据个股周线图,以股价是否突破底部形态关键价位作为突破的标准和计算涨幅的基数,如双底形态的颈线位、上敛三角形的上边线位、箱形整理的箱顶位等。随着投资者在实践应用中的不断摸索,上述选股方式是很容易熟练掌握的。同时,投资者在具体操作中,可根据自身投资理念,对RPS指标的计算期间以及强 势RPS值标准进行调整,以更好的适应自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