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股市名人堂 > 段永平 > 段永平:我觉得一个人能否悟到投资可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段永平:我觉得一个人能否悟到投资可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1、我觉得一个人能否悟到投资可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那么多大人怎么讲都不明白的事,小孩怎么能学得会啊。 投资其实没人可以帮得上你。如果你不能自己搞明白而需要到处问的话,你早晚会掉进去…

1、我觉得一个人能否悟到投资可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那么多大人怎么讲都不明白的事,小孩怎么能学得会啊。
投资其实没人可以帮得上你。如果你不能自己搞明白而需要到处问的话,你早晚会掉进去的。
等你自己慢慢悟明白了再来也不迟。
我教不了,每个人都只能靠自己悟。我只能偶尔说点自己的体会,相对于说说盲人摸象自己摸到的那部分,未必就一定对。或者说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有道理。
投资是一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事情,当你有一个类似于“年复合增长率20%”或whatever的目标时,你可能就要开始犯错误了。
个人认为投资的决策过程比短期结果重要。
只要你过程出错少,最后的结果应该就会很好。
比来比去很容易失去平常心,从而导致犯错误。
设定投资目标其实就是比来比去的一个表现。
呵呵,在没雪的地方滚雪球的下场就是这样。
赚大钱当然是件很难的事情,要唔懂确实不容易,尤其是“聪明人”往往更不容易。

2、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投资(从长期来看一个企业),但长期投资不一定是价值投资(死抱一只股票)。我个人认为公司的价值是会变的,因为公司是人经营的,而人是会变的,而且环境也一直在变化。不过,不是那种每天都变的那种速度而已。
好的价值投资者并不是哪些没有犯过错误的人。好的价值投资者的最典型特征是从很多年的历史来看犯错误(尤其是大错)的概率很低。
常胜将军的意思是赢的比例高而已,百战百胜则是神话。
我觉得大家最好能明白什么是思考的逻辑,什么是思考的结果。我们要学的是老巴思考的逻辑,而老巴的错误只是概率上的错误而已。
再烂的球手也有打好球的时候,再好的球手也有打烂球的时候。我们要学的是好球手是怎么打球的。难道我们和教练说“你也有打坏球的时候”对我们有任何帮助吗?
呵呵。当好企业因为在“做对的事情”的过程中,为了“把事情做对”而犯错误的时候,往往是我们买进的机会。不过,进入之前一定要看明白。
芒格说平均两年一次机会,你想水平比他们高确实有点难。如果你真知道你自己为什么持有一只股票,你大概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但其实大多数投资人都或多或少都是价值投资者,经常能看到深一脚浅一脚的价值投资者,可能包括自己在内。

3、企业价值当然和价格是有关的,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区别只是在谁具体经营企业(做实业比投资要容易些,因为一般而言自己更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上。如果投资者不喜欢或不信任经营者就不会成为其投资者,不然就有点乱了。
老巴的做法赢面高,懂概率的话就更能理解他的做法。卖康菲石油是因为他需要钱。他的错误大概是买贵了。
你可能还不明白机会成本的意思。我如果能更早明白巴菲特,可能更早就可以在投资上有所作为了。
当然,对看不懂的人而言,早看晚看是一样的。
简单的东西不容易啊。
“作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就是简单不容易的典型代表。
其实从外人的角度来看,我无法判断吉利的收购案或联想的收购案对他们来讲是否是件对的事情,但他们最后自己都会知道的。
巴菲特说“不做不懂的东西”,同时他认为自己不懂高科技的东西,尤其是不懂高科技的“变化”,所以他就不太愿意投资高科技的东西。而且他如果投的话,就会变成在做一件他自己“不懂”的事情,也就是“不对”的事情。
所以说对巴菲特而言“不对”的事情并不是对所有人都不对,如果那些人是属于确实懂的那些人的话。巴菲特也讲过:如果你能看懂这些变化的话,那你就发达了。
巴菲特还讲过,不要用margin去投资股票,这条大概是适合所有人的,因为巴菲特的那些曾经也“很厉害”的但同时又用margin的“朋友们”最后都破产了。
巴菲特之所以是巴菲特,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能坚持不做自己认为不对的事情。
在“做对的事情”的过程中,人们为了“把事情做对”是会犯很多错误的,这是学习的过程,一定要和做不对的事情分开来。
关于并购,我可以讲一个我的简单理解。如果当有人本着“大不一定强,不大则一定不强。所以要做强则先做大。”的想法去并购的话,那结局一定是很难看的。
韦尔奇的自传里写过一些关于并购的原则,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4、“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比“能力圈”本身有多大要重要的多。”
这句话实际上是巴菲特说的。
定价能力和护城河其实是一回事。老巴说相对于管理能力他更看重定价能力,其实建立强的定价能力需要的时间非常长,没有好的管理能力根本做不到。所以他说的不矛盾。
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其实是没有期限的,慢慢琢磨下。
常思长想是很重要的,你能有这个体会说明你真的想了。
我说的很多东西都是讲过很多年思考得出的结论,虽然未必都一定对,但多数都是蛮有道理的。
“最后下场都不太好”这句话下面是躺着无数企业的,看不到这句话的意思确实有点可惜。
你倒过来想也许就明白了。举个例子,20多年前我们卖小霸王游戏机(还没到学习机)时,小霸王游戏机只有两款:红白机和蓝白机(有点像iphone的黑色和白色),对手们经常都是有好几十款的。当时我们的销售部门最多被质疑的问题就是款式太少。好像最后款式多的那些对手最后绝大多数都消失了,原因大概就是品种太多最后导致的问题(其实是表象)。
集中是简单但非常难的事情,大多数人很难搞懂且没法做得到。
有点像苹果的iphone款式和诺基亚的手机品种一样,多好还是少好?哪个容易?
其实无论怎么准备,创业失败的概率都会远大于成功。看看那些成功的创业家都做过哪些准备吧,比如马云?如何创业可能是个巨大的话题,但个人体会,绝大多数创业成功者都是有追求的人,这种追求经常能克服创业过程中的许多许多巨大的困难。
复利式增长好像不是这个意思吧?我没看过定义,直觉大概意思应该是企业能赚到钱后连本带利再投进去,按原来的利润率赚钱。

5、苹果已经有了很好的生意模式!为什么是很好的生意模式这行里的人都知道。
所谓好的生意模式大概就是有很宽的护城河的那种。我们的生意竞争太激烈,但也许有一天我们也找到一个类似像苹果或谷歌那种生意模式的话,我们会有点厉害的。
其实我们是有条看不见的“护城河”的。
我们这些不同大类的产品都是不同的公司做的,完全独立的不同的团队,不会为其他产品分心,所以不是多元化的产物。
我不赞成一般意义上的多元化,尤其不赞成为多元化而多元化的多元化—有很多公司在经历一段不错的发展后,为了分散风险,开始搞起了多元化,结果其中有些公司很快就不用再担心风险的问题了。
谁说苹果到高峰期了?你的15倍pe是什么意思?但你看不懂苹果是可以理解的,反正大部分人也看不懂。我能突然想明白和我自己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没办法教人。
价格一般是什么意思?当你认为苹果值5000亿时,1000亿的价格就还是好价格,虽然50亿时可以是更好的价格。
不要随便拿“苹果”来比较,我个人以为大概很多年都不太可能见到一个所谓的“中国的苹果”出现,因为我们还没有一个出“苹果”的大环境。
当然,当人们买“苹果”四代的时候,我们也是可以买四袋苹果的。
苹果把用户导向真正做到了极致,他绝对是我们制造业学习的榜样,但同时也非常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噩梦。
千万别觉得我悲观,我只是比较客观而已。
我们公司未来很多年的竞争对手其实就是“苹果”,如果我们能够活很多年的话。
我们其实很幸运有“苹果”这样的对手,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被其称为“对手”,但在局部细分市场上我们还是会有机会的。
我要是当时能够看懂苹果我就买苹果了,那我可能就能赚几十亿美金了,可惜我也没看懂。

6、我觉得决定是否买入一家公司是一个投资决定,取决于你对公司的了解度。
是否持续持有则往往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
持续持有(或决定卖出)的公司往往是你比较了解的公司。
其实这个问题对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的困扰没有那么大,但对day traders的影响要大一些。
呵呵,这是一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我也说不太清楚。

7、我也不知道估值属于科学还是艺术,我还一直以为科学就是艺术,艺术也挺科学的呢。
我总觉得估值实际上是“功夫”。“功夫熊猫”电影里最大的缺憾是“功夫”没有体现时间性。实际上中文里“功夫”的意思本身就是“时间”的意思。
多少倍pe和平均长期利息有关,12倍长期pe应该可以了,我一般大概也用这个数左右。
公司内部人也未必就懂自己公司,在当地住上半年怎么就能一定懂?
搞懂一个公司实际上是没有公式的,不然就可以在学校开课教了。
我从来就没认真估过所谓“内在价值”的区间。在卖出大部分网易之前,我一直理性考虑的问题主要是这家公司未来到底可以赚多少钱而不是想我的股票已经赚了多少钱的问题。要大致想明白这个问题,对公司、行业、产品等等的了解不深是做不到的。

8、我理解套利的意思一般而言就是无风险地赚的“小钱”,做空可以无限风险的事啊。先把基本定义搞清楚,不然要出大问题的。
没太认真看过老巴的这些东西,也不知道他说的套利居然也分为有风险和无风险两种,如果这么说的话,套利就是短期投资(投机)行为了。
我不知道我做option算不算这种所谓的“套利”,但我投资的利润在普通年景里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options(卖covered calls和puts)。
option的交易中绝大部分初学者都是想买option的,因为他们都想赚快钱,当然结果都是被人把钱很快地赚走了。
我个人认为“套利”应该指的是无风险(或风险极低)的行为。你现在想做的事实际上是投资或投机行为。如果你真正了解你想干什么,那一般可以叫投资行为。但看起来你现在想干的事很像投机行为,因为有很多假设和想象的东西在里面。

9、中医当然有用,因为3分病7分养。其实很多中药也是有副作用的。呵呵,我家就有个中医,所以我对中医还是蛮了解的。我大学一年级时有段时间(好像还不短)不知道为什么咬合非常困难,连吃饭都疼的很。我们校医问我敢不敢扎针灸?我说不知道,没试过。然后就试了一下,一针就好了,真神啊。当时的感觉就好像有股电流通过一样,然后就再也不疼了。
西医近代的发展远远快过中医,这和中医的先天不足的东西有关–中医基本是靠经验积累,非常难以传承,而西医比较“现代”科学,容易系统学习,时间一长(其实也不是很长)差别就出来了。
西医确实很科学,但还没能解决所有问题。中医有其长处,但也不是无所不能。现在做得好的中医大概主要是中西结合的中医,我认识的一个很有名的中医就是西医出身的,所以完全不排除西医。把中医和西医对立起来的看法是不理性的。
好的西医其实也不是冷冰冰的感觉,我们的家庭医生就很好,虽然一年可能才看一次,但总是觉得很亲切。
中医西医里都有很多庸医,你的逻辑有问题了。
不想讨论中医的问题。不过我也认为中医对传染病大概是办法不多的。

10、老巴以后的形式和现在一定不是一样的,不是由一个人做所有的决策,另一个芒格在旁边做参谋。我的猜想是以后的组织结构非常可能像现在的一些大基金,由不同的人管不同的较小的fund。这些管理的人是由老巴和芒格选出来的。与大多数基金不同的是,这些基金管理者应该都是巴菲特的信徒,所以他们总的表现应该不会比平均水平差。前段时间媒体提到的李路很可能会是其中之一。我猜想他们必须要有类似的办法,不然没办法找到能干的人。
老巴是用很长的时间来看的,中间的起起伏伏他不在意,也不知道,但一般基金管理者会很在意,没办法嘛。
20世纪的时候不懂巴菲特的人们也这么说巴菲特的。每一次股市波动的时候人们都这么说,然后过一段时间后另一帮人又会那么说。我觉得这么评巴菲特的人确实是因为不懂,这个懂也确实不容易。有点像golf教练教我打球时,我怎么都觉得懂了,然后打出来的球怎么都不是想打的那样。
谁会成为下一个老巴不重要,我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想明白这个问题的,不然不会买老巴的股票,买了也很难拿住。

——段永平 2010年10-12月
股市探讨请加小编微信:ugouku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闽发论坛立场,请勿相信本站任何电子书、视频中的联系方式。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rj.com/24728.html

作者: 闽发论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