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2006年1月开始加盟这家外资基金的,此前,我在某家外资投资银行在上海的代表处工作。外资投行的薪水很高,但与对冲基金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我在投行一开始做的是销售,后来转做交易。由于投行没有A股牌照(明年才可能有A股牌照,圈内人都知道是谁),只能通过地下钱庄、与内资券商合谋甚至设大量散户账户来满足投资需要。其实那不是投资,纯粹是投机,赚中国股民的钱。
在这家投行做了累计两年,我感到很没有意思,想尝试束缚更少的生活。于是,在一个前董事的介绍下,我到了现在的这家外资私募基金,其实就是对冲基金。只不过,它的全部业务都做中国,在中国是被禁止的,所以它不能漂白,甚至连官方名字都没有,与原先的国内私募基金没有差别。
由于有人推荐,我只经过了简单的面试就被录取了。其实,这家私募基金是由美国几个大家族的家族办公室办起来的,其中有两个互联网新贵的家族资产,其他几个都是“老钱”,他们的总资产肯定超过1000亿美元,投到对冲基金里的是少数。我只见过一次某家族的成员到基金办公室来谈话,态度非常高傲,我感到说不出的难受。这些美国巨富家族其实看不起我国,只是想利用我国赚钱,而我却充当了他们的工具。
2006年2月,也就是我进入基金第二个月,这个基金的初期资金全部到位了,开始建仓。当时,沪市能不能突破1300点都是问题,3月的大部分时间是在1300点攻防战中度过的。但是,我们的基金经理自称有内部消息,说1300点不是大顶,是大底。我还记得他当时的一句名言:“1300点?3100点还差不多!”当时我们自己都不信,中国股市哪能到3000点呢?可是今天,连4000点都突破了,不得不佩服经理的远见卓识。
我们的经理正式的头衔是某欧洲基金公司在中国的代表,事实上这家基金公司在中国根本没有业务,所谓的代表处就是我们的办公室,跟这家基金没有关系。我们的股东,也就是那些美国富豪家族,同时也是那家基金公司的重要投资者,所以通过关系给我们捞到了一个正式的“身份”。所以,我们基金里的人,表面上都是欧洲某基金公司在中国的办事人员,其实做的都是自己的事。那家欧洲基金公司主要做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我们做的都是对冲基金,两码事。
我相信中国的监管部门也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不过没有意识到我们做的那么大。当然,就算他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上面自然有方法用钱、用关系去摆平。我们的经理平时经常说:“在中国,关系就是一切。”虽然我们基金里没有前政府官员,但与监管部门关系还是很密切的。
闲话少说,下面讲讲我们基金经理的一个大手笔。大家都说中国股市有庄家,最大的庄家就是外资基金。国内一家券商的自营部门有上百亿人民币资本就了不起了,不到外资私募基金的平均水平。而且外资基金敢想敢做,广泛利用各种关系和内幕消息,捞一把就走,不像证券公司还要为客户着想,所以外资是中国最大的庄家。
我们的基金有超过20名操盘手,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立盈亏账户,但那是用来核算利润、衡量业绩的,不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金库。重大投资决策都是基金统一做出,基金允许你动用多少资金,你就动用多少资金。如果基金的投资策略改变(说白了是投机策略改变,就是换了忽悠新股民的方法),原先风光无限的操盘手突然变得没事干也是有可能的。在权证初始炒作的阶段,就出现过这种事情。
其实我们基金单独操盘的股票很少,答案很简单:目前中国股市游资太多,盘子适中、有一定题材而且不容易被干涉的股票是有限的。太大盘的股票诸如中石化、宝钢之流是不可能完全控盘的,即使控盘了也会被大股东和国家立即制止;流通盘价值几亿人民币以内的小盘股交易成本太高,你还没来得及建仓完毕,股票已经涨上去了——在基金行业里,这叫做“交易冲击”。所以,最适合被炒作的是一些盘子中等,大股东不会干涉的股票。当然,如果与大股东合谋进行炒作就更好了,这目前正在成为风气。但是在股改完成之前,大股东的股票一般不能流通,参与炒作的兴趣不大。股改之后,大股东主动参与炒作的热情更高了,我敢说现在至少有1/3的所谓业绩题材是大股东控制董事会制造出来的,XX钢构只是其中一个典型而已。
一只股票有许多庄家很正常,但一般总有一两个主心骨,几个搭车的,几个拾柴的,几个添乱的(如果有的话)。比较典型的如去年上半年的某某银行,谁都看的出有两大主力斗法(其中一个是国内券商);还有十几只有色金属题材的股票,都有许多庄家。其实与人们想像的不同,外资私募基金没怎么参与有色金属股的炒作,因为外资大举建仓是2006年第一季度的事情,当时有色金属的价位已经很高了,为了控制风险,大部分外资都选择了其他行业作为重仓,典型的是军工、银行和保险行业。
做A股的国际对冲基金很多,我们不是其中收益最高的,因为我们的历史有限,风险控制手段不完善,人员也比较少,无法像某些老牌基金一样做风险很高的买卖。
另外我纠正一下某些朋友的观点,单个对冲基金超过100亿美元的的确很少见,但是一个对冲基金家族(同一个公司,同一套班子管理)是由许多对冲基金构成的。比如目前美国很有名的做Subprime的Magnetar Capital(一般投资者不知道,因为不准大肆宣传),它出名的Subprime基金的总金额只有几个billion, 但总规模早已超过了10个Billion, 因为它不止一种策略、一种基金。按照基金家族来计算,全世界超过10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家族(也可以说是对冲基金公司)是不少的。
我们在中国做的比较出名的一笔单子是去年上半年的某只军工股票。其实这只股票的操盘是有问题的,拉升过快,涨停频率过猛,看的出严重的控盘现象。但是当时全体航空军工股票都在炒作,大家也没有特别注意。我们的管理层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多次批评负责该股票的两个操盘手“不懂基本的掩饰措施”。那两个操盘手都是ABC(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对中国庄家的苦心经营之道并无太多了解,所以搞出了特别明显的痕迹。不过,事后证明基金管理层是过虑了,去年3-6月有严重控盘痕迹,甚至董事会与庄家勾结控盘的例子太多了,即使监管部门想处罚,也难以一一处罚过来。对异常交易进行处分是今年才开始流行的,去年只要你别闹翻天,多半是没事。
我们的基金管理层对于中国市场过于剧烈的波动存在一定的顾虑,虽然对冲基金理论上是依靠波动才能赚钱,但中国市场波动也太大了,在全球新兴市场里都是最大的之一,而且缺乏做空手段和衍生工具,根本无法保护头寸。尝试了许多风险控制途径,都不够理想。在计算VaR (Value at Risk, 做过投资的朋友应该都很清楚,这个主要是国外基金很重视,国内基金的风险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我们的研究人员不止一次惊叹:“疯了!”或“太过分了!”,因为我们做中国A股的同等概率下的VaR经常超过我们在美国的兄弟基金的3-5倍,这种情况下相当于根本没有风险管理。
不过基金管理层自然有他们的办法,既然没有衍生工具可以管理风险,那就采取最古老的方法——“竖起你的耳朵”,随时监听一切风吹草动,如果有重大事件发生,要在第一时间整理头寸。因为中国股市对消息的反应速度很慢,不像美国的反应几乎是瞬间发生。对冲基金不需要提前知道消息,只需要在知道消息之后迅速行动就可以避免大量损失。何况对冲基金如果想知道消息,是肯定可以知道的,许多上市公司的保密做的很差,甚至是主动泄漏内幕消息(原因我不说,大家都清楚)。
典型的例子如去年第一季度的一只化肥行业的股票,由于财报不理想,加上市场热点转移,游资大量撤出,在公布财报之后居然近乎跌停。当时这是我们的重仓股,由于事先判断出财报可能不理想,已经出掉了一半以上的头寸,当天在一开盘后较高的价位又大量卖出,最后损失控制在很小。这是一种不可靠的风险控制,完全依靠经理的临场决策和研究人员搞消息的能力,但是在中国,只能如此了。
一般来说,国际上的对冲基金做交易有三种主要理念:Market Making(做市),Speculating(投机)和Arbitrage(套利)。做市本来是投资银行的专利,就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但对冲基金往往也在一些大盘股中充当Market Maker. 当然,据我所知只限于纽交所,纳斯达克实行的是专营商制度,对冲基金很难获得资格。事实上在国外,股票、债券的做市基本上已经被投行瓜分殆尽了,对冲基金主要是做ETF(不知道怎么翻译,常见的译法是交易所交易基金),High Yield(就是垃圾债券)等等的做市。现在美国上市的ETF交易额大概1/3是由对冲基金做市的,其中就有我所在的基金家族的另一只基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