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炒股大神 > 我有宾客 > A股熊市时见底的特征汇编

A股熊市时见底的特征汇编

中国股市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市场,虽然基本面是决定股市长期趋势的最终因素,但在半年乃至一年的短期内,情绪性因素绝对占主导。所以我在对境外人士解读中国股市的时候,总是说中国股市的短期驱…

中国股市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市场,虽然基本面是决定股市长期趋势的最终因素,但在半年乃至一年的短期内,情绪性因素绝对占主导。所以我在对境外人士解读中国股市的时候,总是说中国股市的短期驱动力不是基本面(Fundamental),也不是技术面(Technical),而是情绪面(Sentimental)。情绪面驱动的股市在熊市的下行通道中有了三个不同于成熟市场的指标:一是“破发率”,即跌破新股发行价的比率,通常在“破发率”接近80%就确定进入熊市了;二是“破净率”,即跌破净资产的比率,通常在“破净率”接近20%就是熊市的底部了;三是“破现率”,即51%以上的市值低于该公司账面现金的比率,这是我最近提出的一个新指标。在情绪化较高的股市,如果退市机制不强,“破现率”就是一个市场情绪极度悲观的指标。甚至在退市机制很强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时也出现过一些公司的市值“破现”。当年的搜狐就曾经在账面现金8000多万美金时,市值一度跌到2000多万美金。

用“破净率”和“破现率”来观察熊市的底部,既是情绪面指标,又是资金面指标。股权投资基金的商业模式,就是在公司上市前投入,培育到一定阶段操作上市后在股市中套现退出。这相当于买了拟上市企业的“期货”,等待企业成为“现货”。一旦股市中的上市公司跌破净资产,甚至跌破现金值,谁还会去投资拟上市公司的“期货”呢?当股权投资所代表的产业投资人开始直接入市买“现货”的时候,资金的净流入趋势就会迅速形成。此时,虽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状态依然在恶化,股价也跌不下去了。因为此时入市投资的产业投资人多半不看代表基本面的现金流和净利润。他们投资的目的主要不是买预期,而是直接买廉价资产、市场份额与行业地位。经营不善但死不了的行业龙头企业都会进入扫描的视野。这种不看企业利润的另类价值投资通常只能发生在股市的严冬时节,因为股市的寒冬再长再冷,也要好于培育企业上市的风险和艰辛。这才到了“买时浪漫”的农夫播种季节,才会最终走出股市的情绪性底部。 (⊙金岩石)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

 

A股历史大底一组珍贵的数据:

   低1、1994年325点:指数最高点1558点与最低点325点对比:跌幅约为79%。市场创新低时的整体市盈率为16.43倍,整体市净率为1.81倍。
低2、1996年512点:指数最高点1052点与最低点512点对比:跌幅约为51%。市场创新低时的整体市盈率为19.93倍,整体市净率为2.44倍。
低3、2005年998点:指数最高点2245点与最低点998点对比:跌幅约为56%。市场创新低时的整体市盈率为17.66倍,整体市净率为1.70倍。
低4、2008年1664点:指数最高点6124与最低点1664对比:跌幅约为72.8%,市场创新低时的整体市盈率为14倍率,整体市净率为1.6倍。
(2008年的数据是自己从网上搜到的) 


衡量市场及股票是否合理,除了市盈率,另一个常用指标是市净率,就是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值相比的倍数。买股票,理论上我们做了上市公司股东,持有所买股份对应的公司资产。市净率反映我们用多少倍的价格,购买了该资产。

公司所在行业和盈利能力不同,市净率差别很大。净资产回报率高的行业公司市净率也高,而且高很多。像贵州茅台这样的公司,因其资产盈利能力高且相对稳定,市场能接受10倍以上的市净率。

用历史市净率和净资产回报率可以作行业公司投资估值。举钢铁行业例,其历史市净率最低0.94倍,最高4.26倍,所以用一倍甚至以下的市净率买蓝筹钢铁公司,亏损面不大。当该行业10月份创下0.87倍新低时,机会又到了。宝钢在11月股价低点4.26元的时候,市净率0.76倍,创下其自己和行业新低。长期而言,宝钢好坏年头平均下来的净资产回报率应该在15%上下,均衡估值水平应该在1.5-2倍。目前其股价略低于净资产,反映了短期可能亏损的现况(净资产也会下降一些)和恶劣的产业环境。

用历史市净率结合净资产回报率可以判断市场高低。A股最坏的时候,2005年11月整体市净率跌到过1.62倍。有券商用各行业历史最低市净率作参考,算出本轮熊市最低点可能在1500点附近,笔者认为方法上这最好,但结果需要修正。因为2005年上市公司整体净资产回报率为8%,目前即便假定2009年全市场盈利下降20%,上市公司整体净资产回报率仍然大于11%,高于2005年。因此据2005年最低估值测算的1500点可能偏低。基于此,再加上对其他政策和市场信号的观察,我们判断前期的1664点为这轮熊市一个比较扎实的市场底。

非正常偏高的市净率常常是投资风险的前兆,或者是卖个好价钱的机会。举福田汽车例,其2007年一季报的净资产为每股2元,该年重卡行业向好,其与奔驰等公司谈合作,以及市场吹风其2007年盈利可能达到每股0.70元等利好,使大家十分看好。有分析师按30倍市盈率定下20元目标价。笔者当时也看好重卡行业并在基金持有该股票,但认为福田是一个主要资产为年产30万辆轻卡的汽车公司,轻卡毛利率为个位数。对这样的主体资产,我很难支付高达8倍甚至10倍的市净率。再说,用2元的净资产作每股0.70元的业绩,净资产回报率高达35%,这样的盈利对汽车业即便是有,也很难维持,更别说支付30倍市盈率了。鉴于此,笔者在该股17元时为基金卖了个精光,那是个难得的好价钱!类似的思考,也让笔者在去年8月8日把另一个投资账户的地产股万科金融街减持了一半。当蓝筹都成妖筹时,该减仓了。

估值复杂专业但也简单。笔者的经验是套用市盈率和市净率并互相检验。在市场乐观时随时对盈利预期变化和盈利持续性作理性分析,在市场悲观时想想世界末日是否真的就要来,然后看看股票是否已经足够便宜,还是可以把握的。(注:举例皆据事实,论股不作推荐)。

 

市净率pb=净资产收益率(ROE)*市盈率(PE)

       =净利润/净资产*股价/每股净利

       =股价/每股净资产    



如果底部不来,就耐心等待!

   如果底部到来,就牢牢抓住!

   机会,永远只给有准备的人!

1、市盈率:股票市场永远在超跌和超涨中循环往复,2007年造就了平均70倍市盈率的超级泡膜,那是因为牛市,现在平均市盈率不到20倍,但仍然没有到底部,真正的底部历史早就告诉我们,会出现10倍,5倍市盈率的股票,而平均市盈率应该在15倍以下,底部才会真正的到来.


2、市净率:底部来临的时候,起码有30%的股票跌破每股净资产,70%的股票的市净率在1-1.5倍之间。现在肯定没有,根据我的研究,目前有三只股票跌破了每股净资产,而研究发现,这三个股票各个都是铁公鸡,很多年都不分红,同时业绩也非常的难看。虽然买了股票就等于买了公司,但不挣钱又不分红的公司谁又愿意要呢?如果大家听信报纸上的一面之词,不上当才怪呢!

 

3、价格:我记得在2005年底部起动的时候,没有一只100元的股票,同时出现有几毛钱的股票,而现在的茅台还高高在上,就连每股净资产为负的ST股票的价格也在两元以上.这能叫底部吗?

 

4、成交量:成交量是底部最重要的指标,2005年底部的时候上海A股的成交量曾经跌100亿的规模,人气低迷可见一斑,而现在的成交量最少也有400亿,怎么可能是底部呢?按照现在的基金的规模,底部的成交量应该在200亿的规模。看来还需要长期的等待。

 

5、人气:牛市的时候交易大厅人满为患,而现在呢?根据我调查的一个营业厅,现在还至少有一半的席位还有人在操作,在挣扎,他们还没有绝望。而底部来临的时候,市场一片萧条,唯一留守的人也是在观望和等待,端着一杯茶来,带着一副牌来,边打牌,偶尔观望一下,人们一提起股票就封嘴。甚至有人跳楼上吊投河,家庭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们的信心彻底的绝望,而现在还有人有奥运牛市的梦想。没有绝望哪有希望。希望在绝望中诞生。新生在逝去后投胎转世,这就是轮回。

 

6、证券部门:萧条的最好的表现就是大量的证券公司经营亏损

 

7、基金:底部的时候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几乎看不到1元以上的。大部分是跌到净值以下。而封闭基金出现30%以上的折价。

 

8、舆论:现在的舆论还基本上是一边倒的底部已经到来论,如果大家都说底部到来了,那底部绝对不可能到来,只有舆论一边倒的说底部还在探寻中,这个时候底部就在眼前。

 

9、技术:底部是技术无法分析的,技术是历史的总结,而实践证明,未来虽然有时候和历史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但永远不可能重复历史,否则历史学家和证券分析事这两个名称就成为永远的历史了。而那些所谓帮助人挣钱的分析软件注定永远是骗人的鬼把戏。

 

10、大股东:曾经底部的时候,出现非常之多的大股东的增持案例。根据我掌握的案例是中国联通出现大股东增持是在2.25元左右,而华电国际是在2.15元大股东开始增持。而现在出现的大股东增持案例已经是今非昔比,在我看来完全是在做秀。因为他们的增持的价格高的有点吓人。只有在股票价格极低的时候出现的大股东增持才能反映底部的特征。

 

11、分红: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的价格应该在分红收益率超过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而目前超过这个线的股票寥寥无几。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底部还需要我们耐心等待。很多专家鼓吹的银行股有所谓的投资价值,经过我用国际标准的分析方法分析,无论市赢率,市净率都差远了,更不要说最多2%的分红收益率了,所以大家千万别听机构忽悠。

 

12、指数:真正的底部是指数在最高点跌去了80%,前一轮熊市印证了这一理论,现在看来离这个指标看来不远了。当然时间还需要不断的延长,行情不断的反复,一直这么折磨到90%的人都绝望了,底部就来了。


股市探讨请加小编微信:ugouku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闽发论坛立场,请勿相信本站任何电子书、视频中的联系方式。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rj.com/24804.html

作者: 闽发论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