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的仓位估算
1.探知主力仓位的原理:
在现实情况中,人们一般是很难探知这个秘密的。这个秘密主力不会讲,也没地方打听。通过累积盘面上的大额成交单去计算主力的仓位与事实的出入非常大。因为为了反追踪,主力常常把自己的筹码分成若干份,像已经公告过的亿安科技的主力,他就一共用了600多个散户帐号,来进行一只股票的运作。
假定一个10个亿的资金在盘面上运作,当它被分割成100份、或者被分成1000份的时候,它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由于大家特别关注这些大笔的成交,反而使得主力又多了一种骗线的方法。如果主力想吸筹的时候,他会故意放出一个大单子做为抛压,让你以为有大户要离场,他却可以用小单子完成吸筹。反过来,主力要出货的时候呢?可以用单笔大成交单买进,然后再用10倍于大成交单的小成交单渗透式卖出。
很多人幻想可以通过结交操盘手个人来获知主力的持仓。市场上的传闻有很多,但是这些传闻也有相当大的问题。回忆一下,我们确实听说过某个主力拥有某上市公司股票的传闻,但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主力在哪只股票上减仓的消息。
这个市场事实又一次说明,主力拥有哪只股票的消息很可能是故意泄露的,主力暴露自己持仓和公开自己所获知的信息的目的是一样的,无非是想在其拉抬的过程中引诱大家抬轿,甚至是在其出货的时候引诱公众资金入场。我们不妨再回忆一个细节,每每当我们获知某只股票的消息的时候,这些股票的价格一般都不低,既然这些市场灵通人士可以打探到主力仓位这个核心秘密,那为什么在主力低位吸筹期间却毫无消息传出?在主力出货期间,更无从获得警告。看来,庄家们为了自身的利益,经常不惜拿自己的熟人和朋友开涮。本人曾经跟一位股友争论了不下一个小时,这位朋友说,庄家亲口告诉他,他们(庄家)仍然在东方明珠这只股票中没有走,而这个时候东方明珠恰恰处在暴跌前最危险的高位上。还有更滑稽的故事,本人有许多朋友是各大传媒的主编甚至总编,这些著名电视台及报刊的编辑部,经常是一个办公室,从上到下全套在一只股票上,谁骗了他们?有意思的是,这些大记者居然还在为他的庄家朋友辩护,意思是说他的朋友原本打算护盘,无奈抛压太重,想扛也扛不住。——额也碰到过一样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测算主力仓位呢?
测算主力的仓位如此困难,我们不妨采用一个否定式的方法,我们不再问庄家了,我们问散户:这只股票你们拥有了多少?这个市场除了主力就是公众投资者,货不在散户手里,就一定在主力手里,反之亦然。
于是,我们问散户这样一个问题:有谁习惯于获利30%才把股票卖掉?大约一千人左右的礼堂中,只有一个人举手。接下来再问:有谁习惯获利20%以上再了结?这时候有十几个人举手。最后一个问题是:有谁习惯获利10%到20%之间把股票卖掉?这时候举手的人就非常多了。这个结果和本人的操作习惯也非常接近。我看了自己的数百张交割单,绝大多数的抛出位置是盈利8%到15%的这个区间。这是个非常普遍的散户操作习惯。我们且不评价这样做是否划算,只是得到这样一个市场事实:即散户很难将股票的浮动盈利做到20%以上,于是我们就有了第一个原理:获利不抛的筹码是主力的筹码。——我认为这个原理欠周密,或然的成分太大。
接下来,我们统计一下有多少筹码获利不卖。
首先,获利多少叫获利?大家各有各的说法。我给大家一个参考标准:获利25%依然不卖的筹码是主力筹码。先左右移动K线图上的光标,把它指向您所关心的那一根K线,再上下移动光标,光标自近期最高价下移两个半跌停板,然后再从筹码分布窗口中,读出光标下方的筹码数量,这个筹码数量就是主力持仓量。
主力的控盘模式和主力出货
一、控盘模式:
1.低控盘技术庄
从1991年到1995年,中国股市被庄家统治了整整5年。人们总结了那时主力的操作路线,把一个坐庄的全过程归纳为以下六个阶段:
吸筹–洗盘–拉抬–整理–拔高–出货
主力吸筹之后,洗盘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洗盘可以打掉那些低位跟庄的散户,可以节约大量的炒做资金,因而在炒做的全过程之中都有洗盘。主力追求的是一个’四两拔千斤’的效果,高水平的炒手是善于利用散户自己的资金实现股价的持续上涨。
图6-1:上升三角形,最著名的整理形态
而拉抬过程和拔高过程,都是将股价推到更高的位置,只是这两个波段的推高目的是不一样的。整理后的再次推高,随之而来的就是主力出货,因而我们把它称之为拔高,隐含其拔高出货的意思。
我们把1995年以前的庄家命名为’低控盘技术庄’。主力在1997年之后逐渐抛弃了早期的风格和习惯,类似于图6-1的上升三角形变得非常罕见。主力的坐庄手法分化为许多不同的模式,近乎没有一定的规则。但是传授分析技术的股市教科书十年来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于是这些标准的技术过程与技术形态几乎都成为了主力骗线的工具。
2.中控盘海盗庄
庄家们发现,过低的持仓量对于坐庄来说非常不划算。大盘的变动性很大,庄家承担了很大的操作风险,尤其是在股价的高价位区,只要有一部分散户高位离场,庄家的高位护盘就非常困难,炒作则可能失败,成了为市场打工的人。所以现在的主力控盘起码要拿下流通盘的50%,这个规模的持仓量简称中控盘。
图6—2:马钢股份(600808)2000/07/10
中控盘庄股的炒做通常非常简捷:高速吸筹——快速拉抬——果断出货,吸、拉、派、落,一气呵成。其最明显的技术特征是拉抬时的放量,像图6—2中的马钢股份,在它一路拉抬的过程中换手率均在8%以上,这些换手有时是真实的正常交易,有时则是庄家的“对倒拉抬”。这些巨量成交迎合了偏爱成交量的技术分析人士,从而为该股的出货埋下了伏笔。马钢股份之所以成功的完成了高位的迅速派发,一方面得益于2000年6月沪深股指的屡创新高,另一方面是当时钢材全面涨价的重大利好。但钢材价格再高,也很难解释这只股票居然上涨了一倍,于是市场又传说这只股票的上涨不仅是因为钢材涨价,是它很可能会转向高科技投资。
这就是中控盘海盗庄。强劲的拉抬、迅捷的出货和漫天飞的消息,使他们看起来有些疯狂。中控盘庄股的战略要点是高位的及时派发。因此,散户要在中控盘庄股上获胜,只需要把握住两条原则:一是进货价位不能高于主力成本的30%;二是不管主力散布多么大的利好消息,你一条也不要相信。
至今尚未找到一种方法去估计中控盘庄股的炒做目标位,一般认为这些股票最低目标位是自主力平均底仓成本上涨70%。
3.高控盘霸王庄
如果主力拿下一只股票的绝大部分,那么这只股票就是高控盘庄股。此类庄股主力的持仓量大于流通盘的70%,最极端的甚至拿到流通盘的95%以上。
ST中科(0048)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霸道的高控盘庄股,主力持仓量高达流通盘的96%,上涨幅度达十倍之多。由于筹码几乎都在主力手中,十倍的上涨也没散户什么好处。一只股票,如果能有十倍的上涨空间,主力只要出掉手中20%的筹码,就已经获利不菲了。
对于高控盘庄股来说,要获得占流通盘70%的筹码并不困难,只要适当抬高一些建仓成本,再耐心多用一些时间,主力的进货就可以大功告成了。这些增加的建仓成本,最终会以更大幅度的上涨来弥补。而拉抬股价对于高控盘庄股来说是再方便不过的事情,因为散户没有多少货,拉抬过程不会遇到获利抛压。主力在高控盘庄股上遇到的真正困难是出货,但既是高控盘,主力就并不需要将所有的筹码都出干净,所以也进退自如。像中科创业这样的恶庄,最大风险还是来自于政府的监管。
本人估计,亿安科技、中科创业的故事很久以后都不会再重复了。一种市场模型如果成为人人都讲的故事,那么它就将消失很长时间,直到人们把这个故事彻底忘掉。这就是股市。
4.未来的庄股模式
主力的操盘手法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大资金的投资,一定得投资绩优股,或者有潜力的新兴产业的个股,而投资就意味着拿到企业的经营权。这就又出了一个问题:主力很难拿到优秀企业的经营权。因为一般来说,好的上市公司不会出售自己的经营权,因为他经营得好,他有利润,有增长,有前景,那人家公司的董事会为什么要把自己卖了?而要卖出自己经营权的几乎都是一般的、甚至是不好的公司,所以主力能拿到的还是垃圾股。而这些垃圾股的实质性的基本面改造是非常之困难的。有些ST、PT股票,厂区内连台可以转的机器都没有,只剩下一个壳,即使拿还有一些潜力的资产注入,也未必能有有效的改观。仅从这几年并购的最终结果来看,尚难见到非常好的成功案例。于是主力被逼无奈,只好回到庄家的老路上去。不坐庄主力很难活下去——对于中国股市来说,这真是一个悲哀。就是说,无论如何监管,主力的庄还是要坐的。
二、主力出货:
1.主力出货的准备工作:
可能大家会问,一个很高很危险的股价,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散户跟进呢?在这里,“消息”是当然的罪魁祸首,甚至最真实的基本面,也被主力当做出货的掩护。
当然仅有消息和题材是不够的,主力的出货是一个系统工程,他们至少要做三件事:
A、制造概念
在股市上,概念的内在含义却不仅仅是对某一股票类别的概括,其引申含义是一个市场共识。概念是一个更为积极、含义更为肯定的投资共识。概念类股票的产业背景、投资机会以及未来的前景,投资人会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研究并报以极大的信心。 B、激发想象
C、形成热点
当概念已经被制造,想象已经被激发,热点正在形成的时候,散户们的一双脚就已站到悬崖边上了。
2.主力出货的形式:
A、高位横盘出货
这种出货方式比较司空见惯。
一般是主力利用某个个股的重大利好题材,同时结合大盘的牛市行情,在一只股票的高价位区构筑一个放量的高价平台。市场会以为这是整理,完后主力还会继续拉抬,但这种配合大盘消息的高位横盘,可以让主力把自己的筹码出得干干净净。
图7-4:1999年主力在东方明珠(600832)上的高位横盘出货
图7-5:马钢股份(600808)2000年4-5月的高位横盘出货
主力的高位横盘出货,对散户具有致命的杀伤力。识别主力高位横盘出货呈现以下技术特征:1、主力已经有可观的盈利;2、高位放量横盘;3、筹码分布高位密集。市场氛围上:主力能成功的高位横盘出货,一定借助了基本面的配合。因而,当出现了上述三大技术特征,同时我们还发现这些股票是市场上的热门概念股,并仍在大肆制造想象空间时,就可以认定这些股票的主力正在离场。每一轮行情的龙头股主力,其出货方式大多是高位横盘出货。
B、次高位横盘出货
不是所有的庄家都那么有运气,可以成功的在一个热点概念中出货,更多的主力往往会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即在完成价位的拉抬之后,发现散户并不如期跟盘,因为他们并不认同这么高的股价。这样主力在高位横盘出场几乎就不可能了。
图7-6:罗牛山(0735)次高位横盘
但是主力有主力的办法,他可以与散户玩一个心理学的游戏。散户们认为30元的股价过高是有理由的,那是因为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这只股票从10元钱涨到了30元,他们不知道这只股票是不是还能涨,怎么敢轻易跟风呢?这时,如果主力把股价再拉抬10元,摸高到40元,而后再让股价从40元跌回30元,现在再看这30元就觉得它不那么高了。这就叫增强心理耐力。而且市场总在说逢低买入,既然有40元在先,那说明30元以上还是有空间的,这个便宜,聪明的散户为什么不捡呢?
图7-6显示的就叫次高位横盘,股价在这个价位上横盘出货,应该说非常具有欺骗性,因为主力的出货行为因此而变得十分隐蔽。经统计,筹码高位密集状态下的个股买入成功率为46%,但是投资者往往记不住失败的54%,对成功的46%却念念不忘。
图7-7:银广厦(0557)
这张图可以明显地看到主力在高位横盘出货,仅仅是尚未出完而已。
C、缓压出货
对主力而言,使用横盘方式出货固然很方便,很隐蔽,但也会遇到相应的困难。因为在主力出货的初期,维持一只股票的横盘震荡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当主力的筹码出掉一部分之后,支撑个股的高位横盘,显然是代价太高,甚至非常困难。尤其对于一只高控盘的股票,要想维持长达半年的横盘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高控盘庄股的出货还会想更多的办法,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缓压出货”。
缓压出货的方式比较温和。主力每日的出货量不大,股价每天的跌幅甚至连1%都不到。人们常常把这种股价缓慢的下跌,理解为正常的调整,当股价下跌了百分之三、四十时,还会引发一些抄底盘进场抢反弹。
由于高控盘庄股有足够的上涨空间,所以主力只要有耐心,用缓压出货的方法完成出货任务,是一个比较稳妥的选择,相对于高位横盘也容易许多。
我们看中科创业(0048)这只股票。
图7-8:中科创业(0048)2000/02/21–2000/04/21的慢熊走势
图7-9:ST中科(0048)长达十个月的缓压出货
截止至2000年12月21日,该股仍然有31%的筹码从未被交易过。由于庄家们的成本极低,即使把这30%的筹码全部抛到大海里,他们也已有了数亿的盈利。对于高控盘庄股来说,能把货出到这份儿上,难道还不成功吗?
图7-10:金丰投资(600606)2000/09/26
相比之下,金丰投资主力的出货显然比中科创业要成功得多。从2000年3月开始,这只股票就预谋出货了。他先是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高位横盘,然后再做一次拔高来鼓舞人们的信心。而正当市场期盼这只股票再翻一倍的时候,主力又改换手法,再来一个缓压出货。结果庄家是一股没剩,赚了个盆丰钵满,全部筹码都倒手给了散户。整个过程历时六个月。
在前面我们曾经谈到过,慢牛走势是主力的进货特征,那么慢熊走势则是主力的出货特征。切记,不要做错。
D、灌压出货
灌压出货”就是借用“灌篮”形象化的说法,表示了主力的一种雷厉风行的出货形式。
市场上的投资者总有一种逢低买入的心理,当一只股票下跌了7%或8%之后,也总有另外一批投资者进入抢反弹。因为按照他们的经验,理所当然的认为爆跌会引发爆涨。于是,这种操作习惯就给了主力一个机会。主力会在适合的条件下,把自己的筹码连续不断的灌给那些低位抄底的人们,实现迅速离场。
下面我们找一个典型的灌压出货的例子。
图7-11:新华制药(0756)2000/03
这只股票非常有意思。它本是一只高控盘的庄股,主力的持仓量约为流通盘的77%。许多投资者对该股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该股没有象我们期望的那样,活泼的向上跳跃,而是迅速下行,其走势也非常令人不解:不仅仅是暴跌,而且还伴随着巨大成交量――2000年3月2日,下跌了3.3%,换手29%;3月3日跌幅为8.39%,换手25.3%……仅仅四个交易日,新华制药的总换手率就已彻底达到了100%。这就是典型的灌压式出货。
灌压出货的技术特征是股价放量暴跌。
请记住一个原理:高控盘庄股不能放量。既然筹码大部分在主力手里,主力的拉抬与否,都无须成交量的配合。还有一个原理:高控盘庄股不能暴跌。同样,既然筹码都在庄家手里,不可能有人会去砸庄家的盘子。在这个前提下,如果该股股价出现放量爆跌,这只股票就一定是出了大问题。
我们再看一个灌压式出货的例子。
图7-12:轻纺城(600790)1998/11/20
图7-12所显示的最后的三天时间内,该股每一天的股价都暴跌。奇怪的是,一般下跌总要走出阴线来,可这只股票跌出的却都是阳线,而且换手率非常大。1998年11月17日的换手为20%,11月19日是14%,11月20日则达到了67.5%。
图7-13:轻纺城(600790)1999/05/18
这张图的时间已经延续到了1999年的5月18日。该股自67%的巨量换手之后,累计下跌了6个跌停板。事实已经证明:主力根本不是在玩对倒的游戏,而是真正的出货离场。
现在再强调高控盘庄股不能放量暴跌大概就没人有异议了,需要重申的是,成交量的市场含义与位置有关。我们欢迎低价位区的放量现象,低位放量说明主力要重新关照这只股票。而高位放量乃至中价位区的放量,则需要加十二分的小心,上面的两个案例足以说明问题了。
灌压式出货越来越成为主力常用的出货手段,其手段凶狠,杀伤巨大,而事前又常常是毫无征兆,对付这类庄股的唯一办法是不在高位跟庄。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资源,主力是无法灌压的。
3.主力出货的前兆:
主力在出货之前,一般会制造这样的一些假象:一是强劲上扬,这种手法也常被称之为拨高出货。另一个掩护是突发巨量。突发巨量这种行为,一方面是利用散户对成交量的偏爱,另外也有一种广告效应,突发巨量的股票可以上榜,盘面上非常热闹。
图7-14:英豪科教(600672)2000/05/26
图7-15:英豪科教(600672)的下跌惨不忍睹
其实,只要散户稍加用心,就会发现规避此类风险的方法要多简单有多简单。那就是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对于高价位个股,所有的异动都不要理会它就是了。甚至我们根本用不着去猜主力是想继续进攻,还是想就此撤退。因为如果一只股票被主力做高了两倍、三部、乃至四倍五倍,就等于刀已经架在了散户的脖子上了。
在看完图7-14的巨大成交量后,我们明明白白地看到了主力撤退前的烟幕。这个办法在技术上称之为“骗线”,主力成功的利用了传统技术分析理论对成交量的理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但狡猾的主力却不仅是只有这一个办法出货,有时他还可以利用人们的某种思维定势,即对一只股票未来走势的“合理”想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信请看下一张图。
图7-16:某一只股票的K线图,请关注A、B、C、D四根K线
大家是否注意到图上有两根大阴线,分别位于A点和C点。在A点之后,股价低开高走,形成了一个带长上影线的B,随后该股连续三天爆涨,而在C点之后,也出了一根带长上影线的D。在K线形态上,A、B与C、D何其相似。那让我们猜猜看,这只股票接下来要怎么走?是不是可以推断D后面还有三根大阳线呢?照理说是应该有的。
这就是“合理”想象,但不要忘记,这是有人希望我们这样“合理的想象”,否则他不会费尽心机的做出这么漂亮的图形。那么答案究竟如何呢?请参阅本章的图7-11。
在实战中识别骗线的确有一些难度,一点都不能大意。
股市中的庄家和散户其实是个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互为对手,又谁也离不开谁。如果没有证券市场上这些活跃的、不肯善罢甘休的庄家,把沪、深两市股票吹着、捧着,让它们象那么回事似的扶摇直上,那我们股票的定价最多也就是3元钱一股,甚至有些股票倒贴钱都没人要;如果没有庄家时不时的“兴风作浪”,我国的股价十年中也不见得有什么象样的上涨,当然也没多少激动人心的下跌。因为十年来就没见上市公司改过模样,最多是往脸上擦了点粉,稍微有点汗就难免露出灰头土脸的本相。所以,没有庄家和散户玩得这么热闹,或者说如果没有投机,这股市就没人来了。而如果没人来炒股,我们要证券市场干什么?再说,处于困境中的国企又上哪圈钱去?